APP下载

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行动研究

2019-10-21姚大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职业能力辅导员

摘 要:邢台学院开展了“辅导员研学实践活动”研究,以快速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团体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协作性行动研究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全体辅导员和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努力探索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效倍增。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能力 行动研究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新时代新青年的“四个引路人”重要职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如何快速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倍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邢台学院开展了“辅导员研學实践活动”研究,以快速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团体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协作性行动研究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全体辅导员和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努力探索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效倍增。

一、目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实现中国特色学生管理模式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立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教育部先后印发了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持续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各地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不断优化选聘、培养、发展制度体系,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取得了有效进展。整体来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已步入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轨道,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特别是面对社会转型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挑战和冲击,面对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困惑与质疑,高校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具有更高、更强专业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快速、高效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尤为迫切。

但是,与此存在较大反差的是,部分高校快速、高效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工作,理论指导的多,创新实践的少;重视机制体制建设的多,抓实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核心能力提升的少;务虚调研的多,行动研究的少,致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受到某种程度的迟滞和制约。由于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多以辅导员或其他相关人员独立、分散进行,尽管具体易于实施,但因力量单薄,研究的问题范围窄、规模小,很难进行深入的、细致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难以推广和应用。

二、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行动路径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九个领域的探讨学习为问题导向,以打造“学习共同体”为基础,通过划分辅导员研学“元单位”,形成互动、互促的协作集体。通过强化准确的角色认知,发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优化能力结构,全面履行“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职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辅导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双提升。

1.全员参与,激发全体青年辅导员潜能。学校要求全体青年辅导员依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工作实际,积极参加研学活动,并将原河北省骨干、精英辅导员,分别编入相应的研学小组,促使其发挥带领和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全体辅导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将多领域、跨学科思维运用到小组研学活动上,努力构建大格局、多维度、交互式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理论体系。

2.科学划分,深入探讨九方面工作职责。按照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个“辅导员职业发展理论研究组”。各研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分别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选取其中的一个断面、侧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进而提出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3.互助研学,安排组员专题研讨形成组内互动。每个研学小组成员为4-5人,小组成员根据研学进度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保证小组间成员的良性互动和思维碰撞。小组内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从实践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典型宣传、理论文章等,最后将小组讨论形成的成果材料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其他形式进行成果展现,构建交互学习平台。

4.交互指导,确保研学活动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学校定期举办项目指导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对各个研学项目进行指导,扎扎实实对每一项辅导员日常工作,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真正体现了探索自由、思想碰撞。通过深入的思辨性的交流和讨论,中的职责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专家的指导方向。

5.强化应用,努力出成果、创品牌、创佳绩、增实效。注重研学成果的巩固和转化,一是以科研立项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研学成果的研究,二是以材料汇编、专题报告等形式,促进研学成果的推广与提升,三是以组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辅导员工作室”,为学生工作或学生团体及个人提供专业化指导与服务,促进研学成果的应用。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1.辅导员整体职业能力空前增强

经过三年探索,一个“任务明确、体系完善,注重建设、突出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系逐渐完成,

(1)构建了一个交互式研学平台,开辟了思政队伍学术水平提高的快车道。在这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管理学专家,也有在思政一线的辅导员和其他学工人员,通过机制化的研学活动,各自实际工作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經验和技能得到持续的更新、补充和提高。辅导员相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到的经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实现辅导员互相提高、共同发展的同时,营造了浓厚地学习研究氛围,调动了全体辅导员的科研热情。随着相关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的完善,研学活动迈入了制度化、机制化发展的轨道。

(2)打造了两个长效机制,思政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得以机制化运行。一是引领导向机制。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清晰,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线图更加清晰,迈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更急扎实稳健。二是促研激励机制。随着与之配套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批表现优异、成果丰硕的辅导员脱颖而出,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越的发展条件,进而激励更多的辅导员积极投身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促使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制度化轨道上持久深入开展。

2.思政队伍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研学活动仅仅开展两年多,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1)辅导员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河北省高校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我校在“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河北省高校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征集”等7个单项中,21名辅导员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成果),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研学组成员在2018年共申报我校辅导员研学课题十项。

(2)大学生走向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可喜变化:责任、奉献、奋斗成为大学生的积极追求和人生目标。85%的学生在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爱心同盟、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社团长期活跃在校园、社区、街道、敬老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陈晓帅扎根基层、实现自我发展的事迹在中央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测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及省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从教能力大赛、省未来导游之星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均取得优秀成绩。

(3)学校整体工作有了新提升,在努力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等学术研究组织的发展,促使辅导员在各自专业领域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部分研学成果先后荣获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

新奖。

作者简介

姚大伟(1976—),男,河北清河人,毕业于河北大学,硕士,邢台学院学生工作部工作,高级政工师,现任学生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职业能力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