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10-21程玉达
程玉达
摘要:目的 评价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各36例,对照组开展石膏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统计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94.44%和7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性关节炎、骨折复位评分、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治疗期间,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骨折部位功能,同时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值得采纳并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骨折复位
机体承重关节中,踝关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部位具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现阶段,所有骨折中,我国踝关节骨折占比高达4%,与此同时,极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患足功能[1]。治疗踝关节骨折期间,若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不理想,则会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基于此,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探析,以下是具体报道。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划分本院2018年3月-2018年12月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对照组(n=36),19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18岁-56岁,均值(35.63±2.14)岁;研究组(n=36),20例男患,16例女患;年龄19岁-54岁,均值(35.78±2.21)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石膏外固定联合手法复位:就单纯的后踝骨折患者来讲,在C臂X线机辅助下开展手法复位,在完成后,实施石膏外固定;就多踝骨折患者来讲,在全身麻醉后,实施常规手术入路固定,成功固定后,在C臂X线机辅助下,通过手法闭合复位方法对踝骨骨折块进行复位,完成复位后实施石膏外固定。
1.2.2 研究组
后踝固定治疗:协助患者调整至俯卧体位,并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起效后,由后外侧手术入路;骨折块复位,通过T型钢板实施支撑固定。多踝骨折手术操作步骤:首先,对后踝固定进行处理,然后由外踝常规入路,通过直行重建钢板实施固定;最后,由内踝侧进行常规入路并固定,固定仪器为半螺纹松质骨钉。完成手术后,临床固定,工具为石膏,目的是改善水肿。
1.3 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指标如下:骨性关节炎评分、骨折复位评分、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资料采用( )表示,检验值为t值;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两组骨性关节炎评分、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見表2:
3 讨论
运动期间,踝关节受损概率较高。一旦诱发踝关节骨折,致使部分患者血管受到损伤,产生渗血、出血等状况,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有些甚至产生无菌性炎症,造成治疗难度增加[2]。
临床上,踝关节骨折疾病治疗期间,应加强对关节间隙宽度、平整度的关注,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目前,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全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所以,治疗期间,需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据有关资料显示[3],手术是当前踝关节骨折最佳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后踝固定具有一定成效,其可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在患者诱发踝关节骨折后,利用后踝解剖方法联合骨折复位、强化固定方式,可显著改善踝关节负重位置,加快关节滑液流动速度,降低其他疾病发生率。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与对照组的75%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骨性关节炎评分、骨折复位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总而言之,将后踝固定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不仅可以加快患者骨折位置及早愈合,同时有助于增强骨关节功能,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采纳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旭栋,丁文鸽.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139-140.
[2] 谢建新,余建,邵强,等. 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14-216.
[3] 曹建刚,张传开.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4):29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