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估

2017-02-28祝文发张爱牡刘鹏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治疗措施

祝文发 张爱牡 刘鹏原

【摘要】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以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患者50例,非手术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改善其踝关节功能。临床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为患者实施治疗。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治疗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05-02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Ankle Fracture Combined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ZHU Wen-fa,ZHANG Ai-mu,LIU Peng-y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ankle fracture combined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Method:90 cases of ankle fracture combined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50 cases were in the surgical group,40 patients were in the non-surgical group.Result:The rate of good treatment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surgic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surgica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surgery treatment for ankle fracture combined with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 is good,it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ankle.For ankle fracture combined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 patients with surgery treatment,appropriate surgical method shall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fracture situation.

【Key words】 Ankle fractures; Separation of 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 Treatment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y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China

踝關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复杂性损伤,患者在受到高能量冲击后出现损伤,多数患者伴有韧带损伤、距骨脱位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的踝关节出现不稳定的情况[1]。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具有治疗难度大的特点,若患者不能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则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造成影响[2]。本文主要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9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90例。患者均确诊,根据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患者50例,非手术组患者40例。手术组:男女之比为41∶9,平均年龄(48.52±6.10)岁;双踝骨折患者2例,右踝骨折患者17例,左踝骨折患者31例;采用Debis-Weber分类法将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分为:1型患者2例,2型患者18例,3型患者30例。非手术组:男女之比为28∶12,平均年龄(48.31±6.20)岁;双踝骨折患者1例,右踝骨折患者15例,左踝骨折患者24例;采用Debis-Weber分类法将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分为:1型患者1例,2型患者13例,3型患者26例。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非手术治疗 具体为:在麻醉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脱位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实施下胫腓分离以及骨折脱位复位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的复位情况,为患者实施外翻位、内翻位、中立位等进行夹板固定,或者采用U形石膏进行固定。固定之后,采用石膏绷带缠绕12~16层,绷带的宽度为15 cm,可在绷带内放置石膏棉,根据患者的肢体长度选择合适的石膏棉长度。1周左右后,患者的肿胀消退,此时可为患者更换石膏,拆除石膏的时间为6~8周,指导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适当的功能锻炼[3]。

1.2.2 手术治疗 麻醉基础上,实施气囊来达到止血的目的,若患者的骨折脱位为闭合脱位,则应对患者的下胫腓联合内踝、外踝、腓骨、后踝进行处理,胫骨前唇骨折、内踝骨折或者骨折累及关节面在1/4以上的患者可进行松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治疗,于患者的外踝后外侧作弧形切口,患者的后踝显露之后进行整复,使用松质骨螺钉(1~2枚)进行内固定,使用同一切口将患者的腓骨远端显示出来,同时将患者的外踝显露出来,采用DCP进行远端预弯。为患者实施腓骨骨折固定整复后,应保持腓骨骨干与外踝之间形成外翻角(10°~15°)。下胫腓联合整复之后,将患者的腓骨向外侧进行拉动,若患者出现胫腓联合间隙加大,且加大较为明显的情况时,则表示患者的踝关节出现不稳的情况,此时必须为患者实施螺钉固定胫腓联合治疗,应注意螺钉尖接近患者的胫骨骨皮质另一侧,但是不能到达骨皮质的另一侧[4]。若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或为老年患者,应将患者的4层骨皮质穿过,在踝关节背伸位下,为患者实施下胫腓联合韧带修补术进行治疗。若患者合并内踝骨折,可作弧形切口于患者的内踝内后侧,对患者的骨折进行整复,之后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1~2枚)进行固定,若患者的内踝块较小,可为患者实施克氏针加钢丝进行固定,固定方式为张力带固定。若患者的骨间韧带、下胫腓前后韧带均存在断裂(完全),且不能进行吻合修复治疗时,可给予患者腓骨长肌间重建的方法来修复患者的下胫腓联合韧带。若患者存在开放骨折以及脱位的情况,则可为患者彻底冲洗开放骨折处,并为患者实施无菌清创,整复固定患者窗口处骨折,若患者在粉碎游离骨片清除之后,仍然存在骨缺损的情况,可为患者进行植骨(自体髂骨)治疗,之后实施内固定治疗,同时为患者实施肌腱韧带修复治疗。手术之后,常规给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负压引流治疗,引流时间为24~48 h,并常规给予患者X线拍摄外旋侧位、应力位、侧位以及常规正位[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优: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复位且愈合,患者行走时不伴有疼痛,其踝关节功能正常;良: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复位且愈合,患者行走时伴有轻度疼痛,其踝关节功能正常;可: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患者行走时伴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其踝关节存在功能轻度受限的情况[6];差:未达到以上指标。优良率=优率+良率。同时对比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以及愈合时间比较

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感染患者1例,内固定螺钉断裂患者1例),其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56±3.20)个月;非手术组未出现并发症,其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63±4.31)個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接受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恢复,利于患者踝关节的稳定,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慢性疼痛以及慢性不稳定情况,若患者损伤情况较轻,并未出现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明显不稳定等情况,可为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7]。急性1型以及2型损伤患者,为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即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若患者存在下胫骨联合分离、踝关节不稳定、合并骨折等情况,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通常认为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为:(1)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已经损伤至患者关节面4.5 cm以上,患者同时合并内侧结构损伤,且损伤无法固定或者修复;(2)骨折距关节面15 cm以上,此时患者接受内踝复位以及腓骨固定后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3)患者同时伴有腓骨骨折、距骨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内侧副韧带断裂等情况;(4)患者接受外踝固定治疗之后,仍然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情况,或者患者经三角韧带修复,外踝固定治疗后,其下胫腓联合仍不能维持较好的稳定性,此时可为患者实施线扣固定、腓骨钩固定,生物可吸收植入物固定、螺钉固定等治疗[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接受积极治疗十分必要,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充分对患者的踝关节骨折以及下胫腓分离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实施最佳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芳春.浅析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8):109.

[2]赵丹.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223-224.

[3]李盛海.伴发于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术后回顾性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4]王林杰.踝关节脱位法治疗非下胫腓分离的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5]林栋.皮质螺钉固定治疗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J].中医正骨,2014,30(5):49-51.

[6]叶秀章,施继飞,敖荣广,等.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7(6):506-509.

[7]黄劲东,莫绍庆.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38例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3-14.

[8]杨宁,窦群立,杨进,等.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8(48):7801-7805.

(收稿日期:2016-06-26)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治疗措施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探讨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