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教会我爱你

2019-10-21王金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修养使命传承

王金丽

摘  要:位卑未敢忘忧国,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积极引导之外,更有力的做法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然后热爱它,传承它,把它当成我们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传统文化,语文课程,专业课程,三者合一,提高学生的修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其深度广度。课外问题,课内的方法引领。达到融会贯通。找对时间,找对方式。文化引领,提高审美,文化的自信来自文化的遗存和文化的蕴藏,千年文化不断流,精神不断流,新时代的形式再续经典的新诗篇,继往昔风采,显今朝风流。

关键词:使命;传承;修养;融合

一、带着信仰学,带着使命教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核,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坚实的灵魂,是我们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更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标志。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次讲话里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传文化的高度契合,平语近人博学经典,他释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自信,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运用,为我们运用文化指明方向。爱读书,重学习,干工作的好习惯充实了人生,精彩了生活。无论是艰苦岁月,还是富起来的强国时代,文化永远是我们的前进的动力,榜样就在前方。位卑未敢忘忧国,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从当下的实践要求来看,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疑应该做一些深入的挖掘和阐发工作。我们要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爱她。

二、不负时代使命,勇当开路先锋

《語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文化的重大职能的。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来探究这个论题。然而最近几年里,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广,学生热衷于过洋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积极引导之外,更有力的做法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然后热爱它,传承它,把它当成我们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守护传家宝,传承最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试题的文化经典内容越来越多,除了古诗文方面的考察,还有对联的运用,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古典文化内容也是日见其多。举办相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国学小名士”、“古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吸引着学生对文化的热爱,“经典咏流传”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她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个人短时间内研究所能尽到。

四、提修养,表情怀

传统文化,语文课程,专业课程,三者合一,提高学生的修养。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课本的延伸,致敬经典,见贤思齐。注释里不可小区的文化传统节日,灯笼的昨天今世。听懂高人的建议,提升核心素养。课文里思想,无论是《大道之行也》还是《桃花源记》,美好理想召唤着我们,《北冥有鱼》的鹏飞南冥则告诉我们努力的壮美,庄子的思想有情怀,时代是伟大的编剧,有梦想的人总是快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古典文化的途径和策略。爱它,用最好的方式。

综合性学习,深挖文学宝。亲师友,习礼仪①。古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②。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做一个有知识懂礼貌的新时代青年。礼之用,和为贵。人不学,不知义。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誉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所以让学生理解“信”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青少年当自强不息,放飞青春。听着《苔》的古诗演唱,活动展开学生不在躲避困难,积极应对,青春的昂扬姿态笑对生活。“不学诗,无以言”③,徜徉诗海中,结合优秀的古诗词开展教学,形式多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等,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相关的作品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专业的引领:聘请专业且德高望重的老师学者指导,朗诵,请播音员指导,向名家学习;舞蹈老师形体教学;培训礼仪老师各种场合的礼仪:待客,饭桌,演讲,颁奖典礼。观看视频视频讲座。八极拳的老师教授,抖空竹的老师,书法老师。让我们高起点出发。切入点引入:传统文化课本,抓好辐射源,了解广度,提高兴趣。

文化引领,提高审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引导正确的美的方向,现实中、网络上、影视剧里以走“酷、帅、娘”路线时髦男性,大街上以露腰、露膝盖、露脚踝的女性服饰得到追捧,这些与生活密切相连,无形中对好奇的青少年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父母、老师、医生齐呼对身体不好,不雅,与我们的端庄大方的审美相背离。青春逆反的少年们还是会驻足、欣赏、讨论、尝试这些,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审美,我们用传统文化呼吁健康的美丽。这种健康不仅是物质方面,更是精神方面的。是它给了我们最健康的美,我们不得不爱。

爱在时光里穿梭,文化在血液里流淌,学习经典做一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文化人。学习传统文化,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2]  《三字经》

[3]  《中国传统文化》----王霁著,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修养使命传承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