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2019-10-21马冬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渗透生活化

马冬红

摘要:只有源于生活的教育才能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综合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做到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将生活化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积极构建生活化色彩强烈的初中语文教学体质。下面本文就针对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的关键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大多来源于自己的兴趣和情感,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特点,无法激发他们语文学习欲望,强制性的知识点灌输和机械记忆甚至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1] 。而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则可以较好的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利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展开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或事物,就能够体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有利于初中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高涨情绪。

(二)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理论知识教授之外,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班级内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2] 。同时,通过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能够使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生活体验、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的,从而使让中学生以更加宽广的学习视野和更具深度的思维意识参与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去,并利用自己的眼睛发掘出身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实现学生德育素质和审美能力雙提升的最终目标。

(三)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虽然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就必须从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做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中心位置,并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方面,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策略

(一)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学习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些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而言,长期的学习压力极易导致他们情绪失控,甚至再也无法燃起对学习的热情[3] 。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代替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积极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主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创造性和生活性。例如在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之外,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关怀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源于自身生活的父爱和母爱,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发散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升的根本目的。

(二)充分挖掘生活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虽然涉及到了较多的现实生活内容,但是教师如若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得到充分调动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源自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素材,加强语文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连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通过主动感知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4] 。例如在对《背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一下自己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子,观察与父亲相处时的一些特殊情境,进而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自己的父亲,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关注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氛围,激发语文学习热情

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过于看重学生语文考试分数线上的提升,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施加考试压力,长此以往下去逐渐磨灭了一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下,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积极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符合自己身心发展需求的学习氛围中,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初中语文的日常学习中去。

(四)走向生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多数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语文知识具有较强和可实践和可应用价值。为了能够将初中语文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突破传统封闭思想和教材的局限,勇于走出教室,将校内外资源完美结合,积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让初中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利用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完成语文情感的升华。例如,在《乡愁》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假期或周末回归故乡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故乡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然后再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一片关于故乡的作文,通过这种实践和教学相结合方式,能够将语文教学的意义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不仅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响应方式,同时也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应用的必要性,将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引导学生积极发掘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价值,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谷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2] 王欣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 牛宁宁.捕捉生活元素,找寻别样趣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学周刊,2018(02):116-117.

[4] 吴祖龙.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模式构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98.

(作者单位:新疆博乐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渗透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