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柴可夫斯基《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的音乐特征

2019-10-21庄雨歆

锦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变奏曲音乐特征

庄雨歆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学家,他的创作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更富含着浓厚的民族意识。《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为这部钢琴作品的最后一首,题献给柴科夫斯基的好友赫尔曼·拉罗恰。本人希望通过本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研究,了解音乐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柴科夫斯基变奏曲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变奏曲;音乐特征

一、调式调性的转变

《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中共有主题加上十二次变奏以及一个庞大的尾声,所以其变奏次数较多,且篇幅较大。每个变奏的调式调性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调性结构表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变奏I至变奏Ⅳ的调性始终稳定地保持在主调F大调上,变奏V至变奏Ⅸ的调性则不断地在游离及回归之中徘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且变奏Ⅷ、变奏Ⅸ为调性的回归做铺垫。经过变奏X的同名小调过渡后,变奏Ⅺ至尾声调性正式回归至主调,并结束全曲。所以,由此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变奏I至变奏Ⅳ可看作第一部分为全曲的呈示,变奏V至变奏Ⅸ可看做第二部分为全曲的发展,变奏X至尾声可看作第三部分为全曲的再现。根据表格中的分析可以看出,《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是一首调式调性较为丰富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柴科夫斯基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使音乐更生动地表达了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及作者的真挚情感。

二、柱式和弦的运用

柱式和弦在《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中大量的运用,这使得和声的表现效果更加立体,同时这也是柴科夫斯基最擅长的创作手法。为了达到不同的音乐效果,柴科夫斯基在运用柱式和弦的创作手法时,巧妙的将速度与力量等要素相互配合,塑造了焕然一新的音乐形象。在变奏VII中,柴科夫斯基运用柱式和弦塑造出一种庄严而又肃穆的音乐形象。运用了的柱式和弦及中速的演奏速度,不仅丰富了和声的音响,还烘托了神圣的音乐气氛。变奏Ⅷ中,大量运用密集的柱式和弦与八度音程结合,完美地塑造出强有力的英雄的形象。大量的柱式和弦以及大力度的弹奏,使气势大大增加,使得整个变奏的音响十分宏大刚毅。

三、装饰变奏的使用

在变奏过程中,柴科夫斯基善于通过装饰变奏的手法来改变主题的面貌。从变奏I的第一个乐句可以发现,在左手的低声部的句尾处与右手的内声部发生了些许改变,八分音符替代了先前的四分音符,加强了内声部节奏的律动感并使主题旋律更具流动性。变奏II是主题的延续,主题旋律所在的音区则是这一变奏最大的改变,音区从右手的高声部转向了左手的内声部。右手的声部成为单一的伴奏声部,十六分音符的出现替代了原先的八分音符,主题织体的对位四声部得以改变。变奏II与变奏I相比,利用音区的改变及乐句的扩展,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变化。但是旋律声部属于级进式的小幅度扩展,基本上保持了主题的四个基本动机和整体轮廓。

变奏X的节奏改变了主题原有的面貌,旋律音区与变奏II做了相同的改变,放置于左手的内声部。富有流动性的十六分音符构成了右手的伴奏声部,并且加入了大量的和弦音,配合慢速的演奏,伴随着主旋律柔和的低声吟唱。虽然变奏X以歌唱性的旋律回归至主题,但是拍数的增加使得节拍的发生改变,气息也随之变得宽广,表现出比主题更加细腻、柔和、悠长的抒情感。

四、节奏的巧妙变换

1、等分音型

这种节奏型在这部作品中被大量运用,并通过运用不同的力度及演奏方法进行处理,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如主题中,连奏的等分音型搭配p的力度,旋律柔和、音调质朴,营造出一种静谧,柔美的气氛。而在变奏Ⅵ中,用f的力度弹奏等分音型,并以断奏来进一步演绎诠释,使得整个变奏的情绪更加活泼、生动。

2、附点音型

在变奏Ⅺ中,柴科夫斯基运用附点音型替换主题的等分音型,让柔美的主题旋律顿时充满着动力感。通过巧妙地使用附点音型,使此变奏的音响效果显得更加铿锵有力,象征着俄罗斯人民敢于同惡势力作斗争、不屈服、不放弃的英雄革命形象。

3、切分音型

柴科夫斯基在变奏Ⅸ中运用了切分音型,使舞蹈的跳跃性在这一变奏中一览无遗,玛祖卡舞曲的变奏风格,表现出欢快、诙谐的音乐情绪。

五、级进与模进

1、级进进行

整首作品的主要动机是级进进行的旋律贯穿于始终。在主题中,第一小节的级进上行、第二小节的级进下行与第三小节的上下行纯四度所构成的旋律走势呈波浪型,这种波浪型的旋律走向加以舒缓的速度,呈现了音乐的抒情歌唱性。在变奏Ⅲ中,右手高声部的伴奏旋律也使用了级进上下行。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快速跑动,加上小快板速度,更鲜明的显现出了小快板欢快、活泼的音乐特征。左手的旋律也是级进进行的旋律,与右手的主旋律相互呼应。

2、模进进行

为了丰富旋律的变化发展,作品中多次在级进音型基础之上使用模进的手法,促进了音乐的进行,使得音乐情绪不断向上发展。在尾声中,运用模进使得音型进入更高的音区,情绪很快的进入了最后的高潮,使音乐成为一种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要素。在变奏V、变奏VI之中,为了使乐句得到延伸,旋律得以发展,也采用到了模进的手法。

在这部作品中,主题与动机以及调性的变化都富有奇幻的色彩。柴科夫斯基没有局限在主题旋律之中,而是将主题旋律加以变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予旋律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变奏都是那样充满生机和乐趣,那样富有性格。不得不感叹柴科夫斯基精妙绝伦的写作手法以及细腻缜密的内心情感。

猜你喜欢

变奏曲音乐特征
蒸汽朋克的唯美变奏曲
上兴趣班的心情变奏曲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柴可夫斯基与《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春日条纹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