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问题分析
2019-10-21马秀卿
马秀卿
摘 要:校长是学校领导的一把手,在管理学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时代,人才成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能够及时的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管理的方式,从多个维度和层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就必然会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出现各种状况,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降低学校教学工作的水平,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成绩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提高学校管理层特别是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已成为更好地管理好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小学 校长 管理能力 提升对策
引言
学校是一个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每所学校的管理层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了教学水平以及日常的学校管理能否正常展开,能否选聘高水平教师、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能否有效的激励教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实名。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小学的校长应该能够有极高的教学管理水平,能够对于学校的发展进步做出科学合理的谋划和决策,同时还要有高水平的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专业化的教育理论水平。学校的校长是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责任人,因此校长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如何充分地发挥出校长的能力,提升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效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1]
一、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与管理目的不够明确
在参加基础的教育管理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一些中小学校长的学习目的存在偏差,主要反映在思想认识上认为学习培训主要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上级交办的学习任务或者获得职业证书,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学习实现自身的职业成长。他们当中的一小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一些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只是书本上的教条,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用于管理实践的,所以思想上的不重视也决定了即使他们参加了管理工作的培训,他们也不会努力的学习相关的学校管理的知识和理论。有的还趁着学习培训的时机,找借口出去游山玩水。没有意识到自我完善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不愿意进行自我学习的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没有一个长远的管理规划和清晰的学校发展的愿景。其中一些人在学校的工作只是为了混日子,没有肩负起身为校长的责任和使命,造成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2]
2.独断专横
一些学校的校长错误地认为他们是学校的校长,可以决定学校所有的事务,可以为所欲为、不受限制的使用自己的权力。 因此,在学校的一些事务上,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并没有充分的结合学校的现状,不遵守相关决策的流程和规定,也没有充分的征求学校其他领导层和教师们的意见,而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学校的事项。这些问题在一些小型的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学校中更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的校长没有基本的行政思维,管理水平比较低。
3.制度式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没有灵活性,完全的按照既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所有工作都是按照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没有一个根据现实问题的灵活变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是生硬的、模板式的,教师成了教学工作的一个没有灵魂的元件,没有充分的结合每个教师的特点为他们安排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培训学习,管理学校的工作往往都是做表面的文章,管理缺乏正规化,所以学校的很多日常工作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的能力也长期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4.轻质量重数量
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业绩评估出现问题,并不采用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估方式以及成果激励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是应用传统落后的基于教师教学的课时情况,高年级学生考取重点学校的人数,教师论文完成的数量,和评奖评优的获奖数量等。在先进教师评比的过程中,大多数评估的方式都是以某种类型的评估元素数量为先,使得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评比、达标、检查,这将使教师感到困惑,把老师的精力都浪费在一些无关教学的事务中去,甚至有些老师为了顺利通过考核开始伪造所谓的评比内容。[3]
5.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校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教务会议,这些会议的内容大都与教学工作有关,但是专门针对学生以及教学情况的内容是很少的,他们忽略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身份。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应该为学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教学时,学校往往只关注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中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问题的主要表现
1.缺乏深层次反思
中小学校长的日常决策不仅会影响到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也会深远地影响到学校的长期发展。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在教育管理层面的思想深度也会对所有关于学校管理上的决策结果产生直接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如果学校的领导者能够在进行所有决策之前都进行深思熟虑,这不仅反映了校长的工作水平及管理能力,还可以确保学校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小学校长必须充分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强调管理工作的本质目的,同时将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以推动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4]
2.缺乏过程性反思
目前中小学校长连贯性的过程反思极度匮乏,通常将决策开始作为反思的主要阶段,当决策被执行之后就很少关注。可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不断深入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校长应重视过程反思,贯穿于决策的整个过程。
3.缺乏主动性反思
中小学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的反思时,往往是一种被动反思,只有在出现问题之后才想到反思。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校长作为管理者,长期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就很难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反思自身和做出的决定更是寥寥无几。
三、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
1.提升中小学校长的反思意识
校长管理学校的职责是带领教师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校长自身也必然要有较高、全面的素质,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也必然要进行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对学校的正确领导。
2.实行动态反思
基于上述中小学校长管理中反思的问题,校长在提升了反思意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校管理的动态反思。也就是将反思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连贯性,不能只是一个阶段进行反思,下一个阶段就放弃反思,同时要正确认识反思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3.选择正确的反思方法
由于反思的问题、中小学校的实际环境、校长的反思能力等不同,因此选用的反思方法也存有差异,反思的方法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反思的效果。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反思时应选择正确的反思方法。
4.通过记录反思笔记进行自我反思
及时掌握学校的整体情况,当发现发展问题时先进行自我反思,并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反思,反思之后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协商,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升校长管理能力的对策
1.改进创新培训形式
校长培训环节是校长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任何形式的培训对校长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校长培训的形式可以以专家讲座与谈论小组相结合,需要在培训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2.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改变学校与政府之间的依附关系是现代教学制度的前提,转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把权力放下,把教育决策权重新分配,改变全程监控的方法,使校长充分发挥出教学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实现学校的有序发展。
3.从文本走向实践
在学校领导者的专业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培训机构应重点回答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学校的校长解决复杂的教务管理问题,并可以将所学习到的管理理论与学校的现有问题充分的结合。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培训只关注管理理论,而没有充分的注意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管理问题。所以,当前的管理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理解和掌握学校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融合其他学校优秀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讲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培训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要求,这也给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学校的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不断提高,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非常迫切的。丰富的高效的学校管理培训適用于各个层级的学校校长。专业的管理培训和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参与专业培训的首要选择。通过多元化培训和学习充分的培养校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新时代教育高标准的背景下,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对于教学管理,学校领导,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其他专业知都可以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其次,还可以显著的提升校长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身为学校的校长必须能够高水平、独立自主的管理号学校,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讲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到最好。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问题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小学校长的反思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升层次反思、过程反思、主动性反思。因此提出提高反思意识等对策,以此为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提出参考,推动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需求调查与对策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52-56.
[2]邹燕.论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J].经济研究导刊,2017(03):181-182.
[3]王如铎.基于校长需求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6):30-33.
[4]李红.基于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