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2019-10-21何笑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学生德育

何笑霞

摘 要: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今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本文首先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逐一梳理,其次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基础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 感恩教育 淡薄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感恩节源于西方,据说,最早是用来感谢北美印地安人给美洲移民带来粮食的丰收的,而在我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学生的切身感受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珍惜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所以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感恩是一种幸福的智慧感悟,感恩是一种永恒的人生支柱。教师节时,学生送上一张感恩卡,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已经高兴不已,因为那代表学生懂得感恩老师的辛勤劳动。

二、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其原因

镜头一:兰州女子杨丽娟荒废了学业,而且不找工作不谈恋爱,一相情愿地疯狂追逐男明星已13年。女儿在追星上的偏执、自私和不可救药让她父亲彻底绝望了。已心力交瘁、穷困潦倒的他,也没有能力再帮她二见“偶像”,只能以一死来解脱。父亲自杀后,杨丽娟竟然冷漠地不予理睬,弃尸于港。

镜头二:2005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丛飞”曾经把自己所有的钱财都资助给了一百多名失学儿童,而当他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当我们为他的辞世而洒落泪水的时候,我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一些曾经得到过他宝贵资助的学生,对他的离去却感到漠然,甚至无动于衷。

镜头三:我班一学生突然肚子痛,向我请假,手拿著请假条走到办公室,对着我大声喊:“签名!我要请假!”……我让他在办公室先打电话给家长,电话通了,他对着话筒喊:“你在哪?快来接我!”一个14岁的中学生对长辈连一个称呼都没有。

这些事实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现象,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思,为什么在感恩教育源远流长的中国会出现种种这样令人痛心的现象?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00后的独苗,长辈们把他们当作宝贝,百般呵护,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到大,长辈们给予他们的太多太多,从来不让他们吃苦,甚至做错事也不舍得批评,以至于他们觉得长辈们的付出、他们的接受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力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更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意识和体验。

三、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如何感恩?其实感恩很简单,感恩可以是一个问候、一张贺卡,一声谢谢,也可以是一片发自心灵处的感激;感恩可以是一种服务,在人人为我之时,也是我为人人之际;感恩也可以是一种回报,回报体现出一种自强的精神状态。

(一)家庭教育重在培养感恩意识

家长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夫妻之间相互恩爱体贴,对老人尊重并耐心照顾,家人之间平等民主,以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生活在感恩环境里,便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感恩教育了。转变目前家教中的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在电话家访或是家长会上我经常建议家长们要习惯让孩子干一些家务,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难处、父母的辛劳,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会为他付出这么多,让孩子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我班上有个学生无心向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多次谈话中了解,他觉得读书很辛苦又没有什么用,后来他的家长听了我建议后,主动提出请假两周,让这名学生跟着他的父亲到工地工作,两周的工地工作艰苦又难熬,使学生瘦了一圈,但也让他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此,他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校教育注重感化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感恩之情。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具体可感的典型形象,使学生有了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起来更有劲头。通过对典型人物的事迹介绍等形式,使感恩意识变成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事情,更有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实践体验。当然,要注意选取的典型不能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尽量选取他们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和事,例如同班同学,这样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将感恩情感转化成报恩行动。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中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成报恩的行动。因此,在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后,更要让学生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感恩习惯,贯穿于日常行为当中,成为一种素养。意识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后,平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认真把学习搞好是一种报恩;体会到老师的辛勤教导后,上课认真听讲,尊重老师是一种报恩……通过这些日常的行为,使感恩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总之,感恩是一种幸福的智慧感悟,是一种永恒的人生支柱。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大自然的恩惠。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56.

[2]李玲.感动,班主任之友[J].2006,(2).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中学生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