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
2019-10-21颜长平
颜长平
摘 要:“3+2”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是湖北省教育厅2014启动的一项改革试点工作,作者作为高职院校该项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从该模式产生的背景,通过调研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3+2”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研究
“3+2”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分段式教学,由中专院校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在中专完成3年学习,再到联合所办高职院校完成2年课程,拿到大专毕业证。
一、“3+2”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或前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适合终生教育需要的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的通知》,从2014年起开展“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通过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统筹培养为主线,推动中高职紧密合作, 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3+2” 学生的基础调研
该培养模式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进入中职教育,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求知欲、自我控制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这些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进行了行业技能的学习,基础文化课进一步弱化,习惯不好和控制力差延续到高职阶段。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的文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联合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共同开展试点,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武汉铁路桥梁学校、中铁大桥局共同参与,结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武汉铁路桥梁学校铁道桥梁专业两个学校的重点专业,强强联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原有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课程结构,满足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培养对象的分析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制订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脱节现象,科学设置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中职阶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岗位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情境”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分析工作岗位群的任务要求,将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活动,以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以工程施工为主线组织教学。
高职阶段:在中职学习的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更强的实践技能,提高施工常见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精心设计基础课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工学结合,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课程设计,采取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
(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阶段:主要從事试验、测量工作。在试验岗位能正确采集试样,按规范要求的规格和数量制备材料,能正确操作相关仪器,掌握数字修约规则,记录原始数据。在测量岗位能熟练使用各种常备的测量仪器,能正确的施工测量放样。
高职阶段:主要从事试验、测量、施工等工作,各岗位在中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试验岗位还需具备根据原始数据出具试验报告,进行混合料配比设计的能力;测量岗位上还需具备计算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出具测量报告的能力。做为技术技能性人才,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设置
中职阶段: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参照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仍旧开始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些通识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开设工程识图、工程CAD、建筑材料试验、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基础、桥梁工程、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高职阶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施工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取消高等数学,英语课程只开设两学期,对英语考级不做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开设工程识图与AutoCAD、公路试验检测技术、公路工程测量技术、公路勘测设计、公路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技术、桥涵施工技术、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将学生中职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拔高,加强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践能力设计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以“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中职和高职阶段都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同时兼顾考虑中高职技能训练的衔接延续。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在中职阶段主要侧重职业的基本技能以及对行业基本工作的操作规范、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而高职阶段则在中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并强调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注重学生能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各个阶段的实践教学设计如下。
中职阶段:本专业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两部分,主要有认识实习、工程材料检测实训、测量实训、施工实习等。
高职阶段: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层次、一结合”式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体、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分为基本技能的培养、专项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生产能力的培养的三层次,都与实际生产任务相结合。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实训、AutoCad实训、公路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和毕业实习等实训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单位深度融合,参照各种规范和各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考核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以项目为导向,分层细化了生产性实训项目,形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认真敬业的精神,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还通过案例、影片播放等形式学习工程人精神。
(五)组织实施
在开展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3+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本着“分批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道路桥梁技术专业人才层次化培养的目的之下,建构并实施有效衔接的“3+2”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层次化培养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确定两阶段道路桥梁技术专业课程目标
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考虑道路桥梁技术专业不同层次岗位群对人才层次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宗旨、“3+2”职业教育模式的体制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确定两个符合职业实际、相互衔接、相邻递进的人才层次规格作为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确保课程目标在符合道路桥梁技术专业职业实际的情况下,体现职业人才的层次性,体现作为培养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连贯性。
2.根据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确定相互衔接的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教学内容
根据已确定两阶段课程目标,建构“3+2”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层次化培养课程体系,紧扣道路桥梁技术专业中职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和高职课程的提高性特点来建构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中职课程的基础性是指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中职课程的学习,获得就业和高职阶段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建构过程中,恪守其基础性;高职课程的提高性是指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应能提高学生人才层次,学生在中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高职课程学习,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確立两阶段不同的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教学方法体系
由于两个阶段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如对道路桥梁技术专业的熟悉程度、心理成熟程度等)也不同,两阶段之间的教学法体系也应该不同。只有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才是人才层次化培养课程体系衔接很好地得到贯彻的保障。因此,在道路桥梁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该确立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法体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标示两个阶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不同,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深刻认识“3+2”职业教育模式的人才层次化培养本质,区分两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水平,从而很好地在教育实践中,把已经设计好的课程体系较好地按照衔接要求实施。
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教育教学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根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的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试点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薇.“三二分段”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叹息[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253-254
[2]陈开源.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4(0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