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学校家校共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10-21刘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激励机制

刘丽

关键词:山区学校;家校共育;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2-0042-04

随着我国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及山区学校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然而,對于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学校来说,家校共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六个山区学校的调查研究及访谈发现,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家校沟通、合作情况都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山区学校缺乏家校共育的理论,家校合作实践不仅层次低、内容窄,而且缺乏计划性、科学性、连续性,尤其是家长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早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如何提高山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让山区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是发展山区学校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文章中的相关数据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收集整理。

本次调查研究共回收学生问卷4025份,去除4张空白问卷,有效问卷4021份,样本中男生有2043人,约占总样本量的50.8%,女生有1970人,约占总样本量的49.2%,男女比例大致相同。其中初一学生有2254人,占总样本量的56.1%,初二学生有1767人,占总样本量的43.9%;赞皇二中的学生人数较多,有2107人,占总样本量的52.4%,灵寿二中有1515人,占总样本量的37.7%,章程中学人数最少,有399人,约占样本总量的9.9%。所有调查样本都出自贫困山区学校,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发现:

一、山区家校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山区学校家庭情况复杂

调查数据显示,被访学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家庭存在特殊情况。其中困难家庭人数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2.7%,单亲家庭占样本总量的6.1%,留守儿童占样本总量的3.3%,还有1.8%的伤残家庭。根据家庭情况调查数据可知,贫困山区学校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超过半数的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使得贫困山区学校的家校配合难度系数增大(见表1)。

(二)山区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关注面单一

在“父母对学生关注面”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多数父母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样本总量的29.8%,而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仅为12.7%。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的关注面大部分是停留在学习上,而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诸如品德教育、兴趣爱好、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却引导关注的过少(见表2)。

(三)山区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意愿低

本次就“家校沟通次数”这一问题对家长群体展开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4%的家长从未与教师主动联系过,58.7%的家长偶尔与教师主动联系,仅13.4%的家长经常与教师联系。由此可知,山区学校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普遍缺乏主动意识,大部分家长在与学校联系时处于被动状态。同时在对“家校沟通时机”这一问题对家长群体展开调查时的数据显示,31%的家长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与教师进行联系,16.2%的家长在“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求助学校,可见家长对教师及学校功能的理解较为片面,只是寄希望于学校帮助自己解决突发的、偶然的问题,不能通过平时有计划的沟通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沟通存在随机性。

(四)山区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低层次化

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三个层次:其一,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家长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还有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录等;其二,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其三,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在本次调查中,通过在与山区学校领导的访谈中得知,目前山区学校的家校合作仅处于低层次阶段,家长开放日的形式也只是出于名义上的指导。这种缺乏更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并没有发挥家长的主体参与作用,也就由此导致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见表3)。

二、山区学校家校共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低

本次对山区家庭的年均总收入进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52.4%的家庭年均收入在15000元以下,28.7%的家庭年均收入在15000~20000元之间,10.9%的家庭年均收入在20000~25000元之间,6%的家庭年均收入在35000元以上。由此可知,山区大部分家庭的收入较低,其中在家务农的家长和农民工家长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见下图)。也正是因为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山区大部分家长常年忙于生计,而在孩子的教育层面缺乏相应的投入,进而也就忽略了与学校的合作。

(二)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6.3%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61%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17.2%的家长文化程度为“高中(含中专)”,2.7%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大专”,1.85%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由此可见,山区学校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较低的文化程度限制了他们的教育视野,致使其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而也就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三)学校缺乏对家长的激励机制

很多山区学校缺乏利用家长资源提升教育成果的意识,即使有这一方面的意识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开发家长资源,学校不能通过有效的措施吸引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导致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外力牵引。此外,学校未能将校园文化、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的内容完整地展现在家长面前,并在学校本身的魅力层面对家长缺乏吸引力。

三、促进家校共育的对策

(一)优化山区学校家校共育平台

改变山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其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山区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及价值,调动其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與到家校共育的工作中来,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然而,在家庭物质水平低、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山区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来干预山区学校家校合作的层次。

(二)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

学校将可能开放的软硬件资源主动向家长开放,面向家长开设“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系列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校共育机构。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招生政策时都要主动征求家长的意见,向家长公开校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请家长中的教育专家出谋划策。与此同时,可通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或者聘请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互动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例如知识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课堂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父母信箱、各种竞赛和经验研讨等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子女成长方面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建议。

(三)针对山区学校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家校共育

由于山区学生身在单亲家庭、伤残家庭和留守家庭的较多,所以,学校需要对特殊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并给予相关指导,可设立特殊家庭家校合作档案,定期跟踪。针对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学校可以让其写“致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封信”,以便让父母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四)开发新型家长会形式

学校可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如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行为指导。家长会作为重要的家校合作载体,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或学生,开发新的家长会模式,例如分层家长会,可以按学生性别、学生成绩、学生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层;也可以组织小范围家长会,如特殊家庭家长会,可以就青春期问题或亲情陪伴等,分专题对家长开展培训。

四、家校共育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寄宿制教育管理中,有些学生由于在家庭中长期受家长溺爱,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于是在受到规章制度和班级环境的约束时,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还有一部分山区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心理较其他学生更加复杂、敏感,教师如果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注意这类学生的心理状况,极易导致他们产生对立、厌学等情绪。所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通过发挥家长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不仅能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动态,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与学校教师一起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对教育的整个进程起着主导作用,而大部分山区家庭因为教育缺失,所以需要在学校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山区学校正是抓住了家庭教育具有生活化和情境性的特点,激励家长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新思路,创新家校教育的方式,所以才切实发挥了家长激励机制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长作用,及时沟通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学生的阶段性问题,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