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

2019-10-21王艳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科学探究对策建议

王艳辉

摘要: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书本教学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中叙事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方法,希望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引导,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师引导;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人们对以往应试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强调加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加强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提高探究效果。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我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因素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参加到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较强引导学生对科学活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对于科学研究活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利于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活跃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活跃度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新课改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1] 。

二、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因素分析

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加强对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需要从以下因素入手。

(一)关注情感,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提出自己相对感兴趣的问题,随后对自己的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与其他同学就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对所创设的问题进行思考,加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这种探究活动以及过程。

(二)提供条件,指导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总的来说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供良好的探究条件。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说,科学探究活动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来完成预设的探究活动,因此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比如实验室、实验工具等。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条件,为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能。

其次,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導。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尤其在学生探究活动出现问题时,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纠正,减少学生所走的弯路。要想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关键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2] 。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组织来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的影响。例如在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更多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也需要结合教材的使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四)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科学探究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但是课堂并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课下进行科学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与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接触。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对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感兴趣,因此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探究,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3] 。

结束语:

新课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福源.引导学生有效科学探究活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1(2):79-79.

[2] 周怀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2(5):15-15.

[3] 蔡林.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科学论文)[C]//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0.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科学探究对策建议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