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庆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经验

2019-10-21张瑞黎容刚李凤王凤杰张庆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外邪风邪外感

张瑞 黎容刚 李凤 王凤杰 张庆

【摘  要】咳嗽是中医内科门诊的常见病证,也是肺系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失于宣发或肃降,则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张庆老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外感咳嗽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认为外感咳嗽以邪实为主,治疗故以祛除外邪为主,邪去则正安;风邪为百病之长,风邪兼夹他邪为患而咳嗽,在治疗上因势利导,用药以风药祛邪,开宣肺气为要;以干咳为主的外感咳嗽,燥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治以轻宣外燥,佐以润肺止咳之品;同时从脏腑理论出发,主张治疗外感咳嗽不离于肺,肺、咽喉、鼻多靶点同病同治,其中外感咳嗽合并喉咽疾患者,常配伍“六味汤”祛风利咽。整体与局部同治,最终祛除外邪,恢复肺脏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外感咳嗽;风邪;燥邪;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01-02

张庆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成都市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市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育指导老师。张庆老师具有多年行医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

咳嗽是中医内科门诊的常见病证,是肺系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内经》认为咳嗽是肺的病变,《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肺为咳。” 张庆老师认为,外感咳嗽以邪实为主,治疗以祛除外邪为要,邪去则正安;其中风邪为百病之长,外感咳嗽多因风邪兼夹他邪为患,治疗上重视因势利导,用药善以风药开宣肺气;以干咳为主的外感咳嗽,燥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以轻宣外燥为主,佐以润肺止咳之品;以脏腑理论为基础,主张治疗外感咳嗽不离于肺,肺、咽喉、鼻多靶点同病同治,其中外感咳嗽合并喉咽疾患者,常配伍“六味汤”祛风利咽。整体与局部同治,最终祛除外邪,恢复肺脏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则咳嗽自止。

1中医对外感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一个以症状命名的病证,凡是以咳嗽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都可以诊断为咳嗽,但须除外因肺胀、肺痈、肺痨而有咳嗽表现者。

《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明代张景岳认为“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景岳全书·咳嗽》:“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1。感受六淫之邪,邪气内舍于肺,肺气上逆而咳嗽起,外感咳嗽通常起病急,病程短,兼有相应的外感症状。

外感六淫均能致人咳嗽,风邪咳嗽:咳嗽鼻塞喷嚏,咽痒,或痉挛性咳嗽,语未竟而咳。寒邪咳嗽:咳嗽,声音嘶哑,头颈强痛,形寒怯冷,或遇寒而咳甚。湿邪伤肺:咳嗽而身体沉重,头昏如蒙,肢體骨节酸痛。燥邪伤肺: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难以咯出,口干舌燥鼻腔干燥。火热伤肺:咳嗽痰液粘稠难出或痰中带血,咽喉肿痛,心烦口干,尿赤。六淫邪气单独致病者少,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外邪兼夹致病伤人。

2西医对咳嗽认识

近年来,现代医学根据咳嗽所发生的时间将咳嗽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 慢性咳嗽﹥8周。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后咳嗽(PIC),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等;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为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 另一类为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且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者, 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咳嗽,主要有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变应性咳嗽 (AC) 等, 另外,心理性咳嗽及慢性咳嗽高敏综合症也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2。

3外感咳嗽的辨治

3.1风邪是外感咳嗽的主因,治疗以祛风宣肺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为阳邪、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张庆老师认为,在外感咳嗽中,多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等外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侵,导致肺气失于宣发与肃降,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以风邪为主的咳嗽,多具有阵发性、挛急性、咽痒的风动性特点3;临床有偏寒偏热之不同,其中风寒咳嗽症见咳嗽,恶寒头痛,痰白稀薄,咽痒,鼻塞喷嚏,流清涕,骨节酸痛,或有发热,舌苔白,脉浮。治以三拗汤、止嗽散、杏苏散、二陈汤等加减,主要以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等药以宣透表邪;以杏仁、白前、桔梗温肺化痰止咳,宣降肺气;以枳壳、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若表邪重或兼喘者需用麻黄,年老或年幼者多用炙麻黄绒,风寒挟湿需加羌活、苍术;若兼气虚者,可加党参;若风寒外束,肺热壅盛,症见咳嗽气逆而喘,恶寒鼻塞,身热,痰黄舌红脉滑数者,为外寒内热,宜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风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或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恶风汗出,或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以桑菊饮、银翘散等加减,多以桑叶、菊花、薄荷、金银花、忍冬藤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前胡、浙贝母、竹茹清热化痰止咳;射干、玄参、牛蒡子等解毒利咽;声音嘶哑者加蝉蜕、木蝴蝶等利咽开音;肺热盛者加桑白皮、知母、栀子等以泻火解毒;若夹有暑湿则加杏仁、薏苡仁、香薷、藿香、佩兰、六一散之类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解暑。

3.2干咳为主的外感咳嗽,燥邪是重要致病因素

以干咳为主症的外感咳嗽,燥邪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其类金……其令燥,其脏肺……其病咳”。燥邪伤肺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燥当令。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刘完素也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故张庆老师认为,以干咳为主的外感咳嗽患者,多与燥邪伤肺相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因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室内空调等电器的使用频率较多,改变了人体的生活环境;且有空气质量不佳,骑车尾气、雾霾、沙尘,等异常天气之外因,不良生活习惯如嗜食麻辣辛香、吸烟,生活不规律如长期熬夜,饮水量不足等内因,均是导致 “燥病”发生的基础,从门诊观察来看,四季均有燥邪伤肺而令人咳者。畅达等认为,肺为娇脏,亦属燥金之脏,同气相求,肺气一旦被燥邪所伤,则治节失度,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则失调。同时,燥伤肺阴,津液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五脏六腑皆能为其所累。肺主宣发肃降,不耐寒热温凉。外感温燥之邪,燥邪伤肺,损伤肺津,肺失宣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候4。燥邪主要是偏热5,燥邪伤肺的咳嗽,偏于温燥者居多,症见干咳为主,或咳嗽少痰,略有粘痰而不易咯出,伴咽干咽痛,鼻干唇干,咳甚则气急胸痛,舌苔薄黄而干,舌尖红,脉细数或无明显变化。治疗法则上,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燥者濡之”。张庆老师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以桑叶、淡豆豉轻宣燥热,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枇杷叶、瓜蒌壳等清热化痰止咳,梨皮、玉竹、沙参、麦冬、天花粉等养阴润肺生津,紫菀、款冬花、百部等润肺止咳化痰,火麻仁、阿胶等滋阴润肺;若燥热甚,烦

渴重者需加石膏清泄肺热,知母、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但用药不可过于寒凉,否则有凉肺凝津,克伐脾胃之弊。燥邪偏于凉燥者可用杏苏散加减,用药宜轻,不可过于苦辛温燥,以免有进一步伤津之弊。

3.3 外感咳嗽不离于肺,肺、喉咽、鼻多靶点同病同治

外感咳嗽所涉及病位,总关乎肺,《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现代医学也认为,UACS/PNDS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其基础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可能还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不外乎内因、外因、内外因,且多与“内风”“外风”密切相关,同时可兼夹它邪致病6。张庆治疗外感咳嗽,着眼于整个肺系, 治疗时重视照顾鼻、咽喉等处的病变及临床症状,例如外感咳嗽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常加用细辛、白芷、酒川芎、辛夷等药宣通鼻窍;平素易感,体质不佳,肺气不足者,合用玉屏风散以补益肺气,扶正祛邪;若有咽痛、咽痒、声音嘶哑、咽喉不适感、频繁清嗓等喉咽部的症状,治疗时常加川射干、玄参、木蝴蝶、蝉蜕等药,或半夏散及汤、半夏厚朴汤、玄麦甘桔汤等。也可抓住“咽痒则咳”这一典型症状, 临证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运用喉科六味汤加味化裁7以祛风利咽,化痰止咳。六味汤出自《喉科指掌》,由荆芥、防风、僵蚕、薄荷、桔梗、生甘草组成,六味汤被称为“咽喉七十二症总方”,“治一切咽喉,无论红白,初起之时,潄一服可愈。”服用此方时,嘱患者不宜久煎,以免丢失药效,服用之时宜温服,徐徐入口,连连漱下,不可大口一气吃完,可使该方发挥最大疗效。

4验案举例

4.1李某某,女33岁,于2019年5月23日就诊,诉咳嗽1周,白天及夜间均频繁咳嗽,遇风时咳嗽加重,咳嗽时有痰,痰少色黄,伴活动后气喘、胸闷,休息后减轻,觉咽部疼痛,咽喉部有异物感,背心痛,微恶寒,咳甚时略有头汗,查见舌红苔黄,脉滑微数。诊断为风寒外闭,肺热壅盛,处以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0g,生石膏20 g,燀苦杏仁10 g,川射干10 g,忍冬藤30 g,连翘20 g,蜜款冬花10 g,浙贝母20 g,桑白皮15 g,蜜紫菀10 g,蜜百部15 g,薄荷10 g,桔梗10 g,炒僵蚕10 g酒黄芩15 g,生甘草10 g。予付3劑,于5月27日复诊,诉咳嗽已明显减轻,晨起及夜间有阵发性咳嗽,刻下痰色微黄,痰量减少,气喘及胸闷明显好转,咽痛大减,咽部有异物感,无明显出汗及恶寒症状,背心不痛,舌红苔薄黄,脉滑,续以上方减紫菀及连翘,加厚朴15g,半夏10g,木蝴蝶5g,再服用3剂,之后未在复诊,1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诉上症状已缓解,已恢复正常工作。

4.2刘某某,男,61岁,于2019年9月20日就诊,诉反复咳嗽3月,晨起时咳甚,阵发性干咳为主,偶尔咯白少许黄色粘稠痰,痰液不易咯出,伴咽痒不适感,说话时咽痒明显,常觉口鼻及咽部干燥,喉咙有异物感,声音略嘶哑,无明显潮热盗汗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细微浮。患者有长期吸烟史,胸部X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张庆老师认为患者咳嗽虽久,但是仍有表象,属温燥伤肺,邪在上焦,咽喉不利。故处方以桑杏汤合六味汤加减:桑叶10g,杏仁10g,浙贝母15g,南沙参15g,炒栀子10g,前胡10g,射干10g,炒僵蚕10g,薄荷10g,桔梗10g,麦冬15g,天花粉15g,蜜紫菀10g,蜜款冬花10g,玄参20g,防风10g,木蝴蝶6g,生甘草6g,予服4剂。于9月25日复诊诉服用上方后症状即明显缓解,续予上方3剂,患者未再复诊,1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诉咳嗽及咽部不适等症状均已缓解。

5结论

外感咳嗽是中医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外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以风邪和燥邪为主。外感咳嗽为风寒咳嗽者,可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若风寒外束,肺热壅盛,咳嗽而喘者为外寒内热,宜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风热咳嗽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干咳为主症的外感咳嗽多与燥邪相关,偏于温燥者居多,治疗用桑杏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应着眼于整个肺系, 肺、鼻、咽喉同病同治,如伴有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者加用宣通鼻窍药;若有咽痛、咽痒、声音嘶哑、咽喉刺激感或不适、频繁清嗓症状者,抓住“咽痒则咳”这一典型症状,可予喉科六味汤随证加减,六味汤不宜久煎,应小口频服含潄而下。值得注意的是,咳嗽是人体为了畅通肺气,排出病邪的一种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治疗外感咳嗽宜“因势利导”,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用“宣通肺气、疏散外邪” “轻宣外燥、润肺止咳”的方法,不可早用收涩药物,避免关门留寇。

参考文献:

[1]方药中, 邓铁涛, 李克光, 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30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 (5) :323-340.

[3]梅丽俊;于佩雯;梁启军.风咳与燥咳的辨证与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95-97

[4]张云芳;张明;畅达.畅达教授治疗燥咳临床经验.陕西中医.2017年:115-117

[5]梅丽俊;于佩雯;梁启军.风咳与燥咳的辨证与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95-97

[6]吕志超;张佑;刘晓静.喉源性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北京中医药.2019年:103-105

[7]张伟;吴海兰.喉科六味汤加味治疗喉风咳临床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年:93

猜你喜欢

外邪风邪外感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
邪不能独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