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联邦制
2019-10-21李洪宇
【摘要】:当今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新兴大国,并且被普遍认为是将来世界多级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级。不过拥有上百个不同民族与宗教的印度在独立之初,其发展前景并不被外界看好。当时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印度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宗教复杂的国家分裂与内乱是大概率事件。不过从印度独立70多年来的历史上来看,虽然宗教冲突、民族矛盾、分裂势力一直存在,但是印度还是维持了其统一局面,并且随着印度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民众的民族向心力还日益加强。印度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分裂时间,长统一时间短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了其他二战后独立的多民族国家陷入长期内战分裂的局面。而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印度的开国元勋们将将现代的西方政治科学同印度的历史传统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符合印度国情的联邦制度。本文就将就印度联邦制的起源发展和优缺点做一个简要介绍。
联邦制的概念及印度联邦制的确立
在政治学原理中联邦制的定义众多,不过总结起来联邦制从大原则上来说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或者说是联邦政府共同分享主权。具体来说象征着国家主权的国防、外交、货币、财政、税收、海关等各项权力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独享或分享。并且最不同于单一制国家一点是联邦制下地方政府相关权力是有宪法保障的,在宪法规定的法律范围内地方政府可以独自行使权力一般包括可以拟定本地区如州、省、邦的宪法,选举产生政府、议会,任免地方官员、法官,发布行政命令和颁布法律,并且地方政府一般不必向中央政府负责。在联邦层面上,拥有统一的政府、议会与司法机构以及独立的财源。并且联邦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法规、法律直接覆盖到普通民众,并且拥有全国性的执法机构以维护联邦的权威。此外联邦政府在一些象征国家主权的国防、海关、外交等权力方面有独享的权力,同时在与地方政府共享的权力方面有优先权。
从历史上来看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是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或者是历史上并没有统一过的不同地区组成。所以说这些国家内部都存在很多长期相对独立的实体,这一点同印度历史就十分相符,印度是文明古国,不过在古印度时期,印度并没有像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中国那样的“大一统”发生,在当时的印度是由几个位于印度北部平原的小国组成,严格上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在19世纪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于1858年发布《改善印度管理法》,设置印度事务大臣统治印度,将印度划分为13个由英国直接统治的省和700多个英国享有宗主权的土邦实行间接统治。希望将整个印度包裹英属印度和各个土邦纳入到一个政治权威中,建立一个英王统治下的全印度联邦。同时在各级政府和议会中逐渐增加印度人的比例,实现“以印治印”,在此思想指导下英国开始在印度推行联邦制建立全国性的印度政府。同时随着印度民族主义高涨以及印度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分别在1885年和1905年成立,这一进程也大大的加快。191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1919印度政府法》,将一些权力移交个各省的省政府,省政府则向各省议会负责,即开始在印度地方上建立起了责任制政府,开启了印度建立民主社会的第一步。但此法案与印度人民的期望人相去甚远,印度人民希望的是获得类似加拿大的自治领地的地位,遂印度各党派代表又和英国政府在1930-1932年间进行了三次圆桌会谈。最终使得英国政府与1935年颁布了《1935印度政府法》明确规定了英属印度和印度各个土邦组成英王统治下的“印度联邦”,联邦制在印度得到了初步的建立。1947年,英国退出印度,英属印度和土邦建立起全印联邦,此后印度中央政府在1948-1950年间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将印度各个土邦纳入到联邦之中,同时1950年1月印度宪法正式生效,也标志着印度联邦正式建立。
印度联邦制的优缺点
由上所述联邦制与印度多民族的,多宗教,长期分裂的国情十分契合,并且在印度联邦制的建立过程中英国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所以印度的联邦制把不同于美国等其他联邦国家,而更像英联邦内另一个联邦制国家——加拿大,不过由于印度的国内情况又远比加拿大复杂所以印度实际上是拥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首先在印度的联邦制下联邦政府的权力由比其他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政府的权力要大。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印度实行的是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在这种政体中总统是礼仪性职务,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总理的手中。而总理是由议会下院(印度称为人民院)的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的领袖出任,其可以组建自己的内阁政府,该政府向议会下院负责。所以在印度不像总统制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受到议会的监督但是其合法性来源于全体民众的授予,议会不能决定政府的存废。而在印度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议会,一旦执政党在议会中变为少数,这就意味着政府垮台,该党也将沦为在野党。所以在印度,政党都是一种刚性政党,党对党员有较强的控制力,比如在议会中各个党都有专门的党鞭保证该党议员投票一致。而既作为党的领袖又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理实际上可以通过党鞭的方式对议会内的本党议员进行较强的掌控,确保他们在重大议案上同联邦政府保持一致。所以说在印度实际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并不是议会控制政府而是政府控制议会,其基本没有像美国那样经常发生联邦政府同国会对抗从而导致政府施政受挫的情况。第二印度议会相较于其他国家权力较小,虽然印度议会也具有财政权、监督权、与弹劾权。但是印度宪法中对于议会的权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使得印度议会不能像其他国家议会一样拥有广泛的权力。所以印度的议会在印度的政治体系中存在感一直不高。而上述两点造成的结果就是,印度联邦政府在印度的政治体系中有更加显著的地位,使得其在应对突发的状况时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階段,这是印度长期保持稳定的一重大因素。
第二个特点是印度联邦制度是一种混合政体思想的体现。所谓混合政体是指在这种政治体系中没有一个利益集团可以独揽大权。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每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接近、影响或获得一部分权力从而同其他各方展开博弈,最终达成妥协。这一点从印度的政治实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首先在印度议会分为联邦院和人民院,其中联邦院是由各地方立法机构选出,充分保障了地方的权益保障,使得即使是一些少数派也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进入中央一级的权力机关。其次地方的邦政府、立法机构均可以由本邦民众选出,这样使得少数派在地方上可以选出保障他们利益的代理人,比如2014年印度大选后支持印度教的人民党上台执政,但一些少数宗教如锡克教仍然可以在本邦保有政治力量。所以这种联邦制实际上使得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都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决策之中从而能够使得最终决策是能够让各方接受的一个结果。所以说在印度对于少数派来说他们也有足够的机会和参与途径来表达他们的诉求和为自己争取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结果,而不用像其他国家一样诉诸暴力来解决。
但是印度联邦制也并非完美无瑕,印度联邦制整个发展过程,其中也出现了大量问题。主要问题是联邦出于政党私利考虑,常采取高压手段,加强对异党执政的邦的控制,或对本党执政的邦发号施令,毫不顾及邦利益,视其为下属而不是合作单元。应该说,在联邦与邦的关系中,联邦占据主导作用,因为联邦制国家的全国协调作用主要是委托给联邦的,因此联邦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联邦制的运作至关重要。独立后,印度联邦与邦关系运作的好坏与联邦的政策密切相关。联邦采取协调性政策,双方关系就平稳发展。反之,联邦政策处理出现偏差,双方关系就出现矛盾。总而言之,联邦的很多做法没有完全按照宪法行事,侵蚀了邦的利益,这是独立以来的主要倾向,这甚至使得在印度东北部,西北部出现了叛乱。总之,印度联邦制运作尤其是在处理联邦和邦的关系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尤其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如何保持多样性中的统一,是这些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得到妥善地解决。不过印度当前相较于其他频频爆发内战与政变的国家来说印度可以说算得上十分成功了。
总结
在印度独立70多年来,印度的确有种种问题甚至内部叛乱势力活动也十分频繁,但是印度仍然能能够维持长期统一和稳定,避免了陷入其他多民族国家陷入内乱局面建立起了稳固的民主制度,其独特的联邦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和有利保证。印度的这种联邦制度一方面将印度国内各个团体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内部使得,各方均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进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印度联邦政府的强势地位使得印度政府在应对一些列国内外危机时可以表现得更加迅速受到的牵制较小,从而有利的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作者简介:李洪宇,(1994,8-),男,汉族,四川达州,硕士,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