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消化内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

2019-10-21宋杰何东红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腹天数病患

宋杰 何东红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中消化内镜和开腹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均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接诊的早期胃癌病患58例,实验组治疗用消化内镜技术,对照组用开腹术。对比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用时等。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29.08±4.97)ml,比对照组(41.59±5.04)ml少,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3.41±0.17)d、手术用时(41.26±5.24)min,比对照组(9.05±0.36)d、(64.09±6.13)min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比对照组13.79%低,P<0.05。结论:采取消化内镜手术对早期胃癌病患进行治疗,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消化内镜;应用价值;早期胃癌;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92-02

现阶段,消化道肿瘤十分常见,如:胃癌等,本病为恶性肿瘤中具有高发病率的一种病理类型,具有早期特异性症状少等特点,使得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都处于中晚期[1]。过去,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开腹手术来对早期胃癌病患进行治疗,但该术式的创伤比较大,且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本文意在探讨2种手术在早期胃癌中的运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早期胃癌病患共计58例,入院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10月。利用随机数表法划分成2组,每组29例。实验组女12例、男17例,年龄37-71岁,均值(52.16±4.75)岁。对照组女13例、男16例,年龄36-72岁,均值(52.83±4.91)岁。患者经内镜下病理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有手术指征。2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肝肾疾病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严重心脏疾病者。(4)中途转院者。(5)远处或者淋巴结转移者。(6)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7)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实验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提前准备好末端绝缘手术刀、内窥镜、圈套器、高频电发生器、热活检钳和三角形末端手术刀等手上器械。术时,常规麻醉成功后,于病变部位汇总规范化的置入内镜,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染色。用微探头超声内镜对病变所处的黏膜层进行明确,利用钩刀经标记点病灶边缘将外侧缘黏膜规范化的切开,此后,利用高频电刀对病变周围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开,并进行剥离,直至完整切除为止。利用热活检钳对出血部位施以电凝止血处理。术后,利用止血夹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对于切除下来的病灶,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然后送检。

对照组严格按照常规开腹手术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

1.4 评价指标

记录2组住院天数、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统计并发症(胃瘫,及吻合口瘘等)发生者例数,便于后期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选择SPSS 20.0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s);χ2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分析

实验组术中出血(29.08±4.97)ml,对照组(41.59±5.04)ml,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5.8322,P<0.05)。實验组手术用时(41.26±5.24)min,对照组(64.09±6.13)min,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5.1973,P<0.05)。

2.2 住院天数分析

实验组住院天数(3.41±0.17)d,对照组(9.05±0.36)d。分析可知,实验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t=4.9716,P<0.05。

2.3 并发症分析

实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例出现并发症,占总比例的13.79%,包含吻合口瘘1例、出血2例、胃瘫1例。对比可见,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目前,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消化道肿瘤的患病率显著增高.而胃癌则是消化道肿瘤中具有高发病率的一种病理类型,患者在发病初期一般无典型症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多数病患在发现时都处于中晚期,使得其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早期胃癌者而言,在接受正确诊治后,5年生存率在90%左右的范围之内[3]。可见,早期的对症治疗对于改善早期胃癌病患的生存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开腹手术为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术式,通过对早期胃癌病患施以开腹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切除癌症病灶,从而起到抑制疾病进展以及促进相关症状缓解的作用,但该术式的创伤性比较大,且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不利于术后恢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

近几年来,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消化内镜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并成为了诸多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手段,通过在消化内镜的引导之下,对早期胃癌病患施以黏膜剥离术治疗,能够对病灶进行完整的切除,并能获取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另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实施还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现代研究表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痛苦少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对于一些面积比较大、形态不规则亦或者是存在溃疡症状的肿瘤,利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此研究中,实验组术中出血比对照组少,P<0.05;实验组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利用消化内镜手术对早期胃癌病患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卓然,吴晰,杨爱明.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适应证的应用与质疑[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8):548-551.

[2]刘芝兰,逯艳艳,马颖才, 等.多种消化内镜技术联合在青海地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8,28(3):14-17.

[3]吕艺华,刘利国,赵子龙, 等.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8,4(4):93-95.

[4]杜婉莹,徐洪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9,39(4):247-251.

猜你喜欢

开腹天数病患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都市“病患”解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