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信息技术教育的守望人

2019-10-21任鹏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激趣合作因材施教

任鹏君

摘 要: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关键词:守望;合作;激趣;尝试;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的高考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浙江高考中已成7选3中的其中一门重要课程。而我正是这20来年见证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前进的守望人。

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作为镇海区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默默守望学生20来年。始终牢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围绕课程的5个基本理念认真开展教学: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具体如何操作才能教好这门课呢?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呢?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20来年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巧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入情景的设计,使它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景导入,使他们有一种强烈想亲身参与的冲动,能立即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平面设计图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 “Photoshop”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设计出来的平面图片,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標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四、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使学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长期教学工作后的一点见解,20年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有汗水有收获,有苦涩有甜蜜,我发现我已经爱上这份职业,愿作信息技术教育的守望人,见证它一步一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激趣合作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