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差错与有效防控措施
2019-10-21张闪闪李成
张闪闪?李成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对食品当中检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可以减少监督及检验人员在抽样、检验的过程中的差错,更好地提高检验机构的公正性以及权威性。通过分析总结以及梳理过去多年的信息,达到了预防效果,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差错;防控;食品检验
对于食品检验一定要提高准确度,避免差错率的产生,本文基于此对食品检验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中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减少目前检测中心差错率,提高准确性。
1 常见差错事故
1.1 检验前
(1)在检验之前,需进行采样,而采样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如采样人员没有工作证以及执法证等,不可任用,同时,如果是临时聘用的则需要单位司机带领进行采样检验。
(2)采样相关人员如未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对于该工作的经验不足。则会在工作当中手忙脚乱,没有重心,对于难点、重点不能完全把握。
1.2 检验中
(1)在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所采集的样品能代表主体。而一些采样人员为了自身方便,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在随机抽样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执行相关标准。甚至有些人员会直接让经营者、生产者自动选送样品。
(2)众多的采样人员所采样的地点都是农贸市场或是大型超市,这些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而对于较为偏远并且交通业不方便的农村小药店、小商店等直接忽略,有时为了可以临时应付工作,也会开车走一圈,采集样品。而这种行为是工作人员意识上的不到位。对于采样工作没有进行重视。
(3)在采集过程中,如果不能使用合格的采样工具,会导致样品受到污染,并且不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采样,也会对样品产生污染。例如:对微生物进行采样,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采样,而如果采样人员不能使用无菌道具运用相关操作,或是忘记携带了与其相关的物品,则会导致产生样品污染[1]。
(4)采样工作填写不规范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点,例如:抽样单位名称一定要完善,样品的名称规范度以及相关录人信息的全面性、执法部门公章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逐一检查。
(5)对于样品量,一些人认为越多越好,而如此就会产生浪费资源的问题。
(6)不了解食品标准,而且很多检测项目都是全检,没有针对性,导致人力、财力等的浪费。
1.3 检验后
(1)在采样之后,送检时间过晚或是不送,导致产生污染,如果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产生人为纠纷[2]。
(2)样品的分装、封签等不是十分合理,会出现同名异厂或是同名同厂等问题,而这样容易导致混淆视线,无法辨认。
(3)违规样品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 ,其中可能会产生阳性样品更换等问题,而这点从根本上來讲,是亵渎职责的行为。
2 食品检验的有效防控措施
2.1 检验前
(1)首先,进行定期培训,培养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人员的检验文化教育,同时,注重检验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影响。其次,对检测人员每周的学习进行总结,将每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展示。最后,对年轻的人员积极鼓励,鼓励检测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历以及专业水平,让他们积极参加相关较为知名的培训班,从而掌握相关的先进技术以及先进方法。
(2)做好源头工作,保证预先所计划的与最终实现的一致。而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抽样人员进行确定,制作食品采样数量的相关表格。其次,需要对样品进行编号、交接以及保管等,保证最终检验的样品数量以及质量。最后,需要将验收、采购、核对以及入库等进行管理,保证量值的准确性。
2.2 检验中
(1)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仪器的常规性技术性以及规范性。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仪器的精准性。同时,对保险丝、电路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小毛病或是小问题。与此同时,相关检测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尝试与相关单位合作,有偿管理仪器设备,保证检验机器的稳定性。
(2)发挥质量监督人员以及内审人员的作用,能保证现场资料的完善,同时,完善质量标准,保证仪器设备标识的有效性。对于仪器设备操作以及维护规定流程定需要保证,其中应当有供应商的评价以及客户的满意度、投诉评价,等等,还需要注重监督检查工作。对于本科室的人员以及环境设备,仪器记录以及质量隐患问题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抽查的有效性。坚持执行体系文件,新设备仪器使用人员,需要了解仪器,使用新的操作手法,并且需要质量监督人员在其中进行监督。
2.3 检验后
建立标准的实验室数据查询平台,以便及时了解新的情况,同时对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修改。按照国家保准进行。同时重视科研,运用物质、经济等手段鼓励相应的专家多参加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1]金贵重.食品检验中常见差错及其防控策略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 2016(33):152-152.
[2]滕志勇.食品检验中常见差错及其防控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 2017(6):44-44.
作者简介:张闪闪(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