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2019-10-21黄静娱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县市生产率成都市

摘 要: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副省级市。改革开放至今,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558.35亿元,到2018年的15342.7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93%,到2019年年初,根据全国各个新一线城市经济统计,成都市2018年名义GDP增速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一,高达10.46%。那么,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处于什么位置,该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加大投入生产要素,抑或是城市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长?成都市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合理?以现有成熟经济理论作为分析的根据,采用数据分析并进行评估的办法来寻找出该市经济增长的成因,这是本文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成都市;效率;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法;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

一、 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现实意义

成都经济在融入国家战略并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了既走得快,更走得稳、走得好,因此,有必要对过往资源利用、产业布局、技术进步、现代化管理及创新应用等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利用成都市各区县市1994年到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成都市各区县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结合所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联系,梳理出促进全域及各区县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与制约因素,为促进当地经济快速转型与发展给出合理的应对及改进之策。

(二)研究方法

1.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对全要素生产率从增长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等指标分析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数据采集、整理。

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选取的数据来源于成都市1994年至2017年各区县市年份统计,全面分析组成全要素生产率的成分与对应理论,使用定量分析法进一步说明各地区经济发展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联系。

3. 比较和归纳相结合。结合前文所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投入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成都市以及区县市经济增长的动因、短板及改进措施。

二、 文献综述

(一)文献述评

尽管经济学家们所持研究观点、视角、方法以及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不同,答案各有自己的学术特征和价值取向,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还是有共识的。作者在查阅成都市经济发展相关资料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经济快速增長,但在研究其经济增长实际情况层面,特别是调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层面的理论不够丰富。

(二)技术进步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解释技术进步这一概念,技术进步从狭义上解释,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转换、消耗和工艺获得的全部非固定资产的生产技能、服务及产品的价值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本文利用 Malmquist指数法,并结合“索洛余值法”对成都1994~2017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展进行实例研究,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成都市经济增长源泉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成都处于经济发展模式持续转化中,然而现在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全要素生产率所起的作用还比较小,成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依靠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增长的阶段。成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不仅要吸引投资,长远来看更应促进技术进步,更好地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三、 结论

第一,成都的经济发展仍然是建立在增加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计算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促进成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多数县市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增长率为负,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偏低。蒲江县、彭州市、大邑县等县市对于该区域产业结构规划未进行长远衡量,目前,需特别关注提高技术效率,制定以提高纯技术效率指标为的发展目标。

第二,在比较和分析各地区县市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地区的GDP增长率也较高。换句话说,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数解释和分析各区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别。成都市第三产业仍处于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的情况,综合分析到第三产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技术进步指数贡献相对薄弱,此时应适当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部分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也就是说,成都市劳动力的调整和利用效率整体未达到最优。

第三,通过分析成都市各区县市的现状,本文发现,成都市域经济完整性相对较弱,通过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成都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改善,但多年来对于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不到位,如何建立区域差异,有效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是政府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环,当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梳理了部分已有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得出了符合成都市发展情况的结论。本文认为,在未来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的基础上,还会体现出以下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朱文晖,王玉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J].经济研究,1999(5):55-60.

[3]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3):115-121.

[4]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1-20.

作者简介:黄静娱,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直属部门。

猜你喜欢

县市生产率成都市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