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在何方?

2019-10-21许秋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质疑提问小学语文

许秋霞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质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是与他人、与自我、与客观世界不断对话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学习就是把自己的经验不断与他人的经验进行交流,以完成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使认知结构随之不断调整、扩展,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建构。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究者,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培养他们提问和质疑的意识,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度一致。

我试教了《钱学森》一课,研讨时面对老师的疑问:“今天你的提问点在哪里呢?”,我几乎哑口无言。为什么?因为在一开始的设计中我虽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找到“适合”的时机。那么何谓适合的时机?必须是老师有把握的吗?必须是课前预设的吗?我开始不断地追问自己。

基于本课的文本特点和试教时大家的建议,我大胆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质疑:

(一)课前问,吹皱一池春水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了一段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 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关于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然后学生自由质疑。“同学们问了很多,老师觉得可以浓缩成一个问题——‘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就让我们到字里行间中去寻找答案。”

由学生的问导入课文,符合学情,教师顺势而导,学生更有共鸣。以人为本,正是“适合教学”的首要理念!

针对文本本身特点,还可以——

(二)课中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我在检查预习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

1.①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②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两个句子中“放养”和“饲养”能对调吗?为什么?

2.这是一篇写《麋鹿》的文章,为什么第一段要写“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邊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呢?能否删除,直接将第二自然段作为开头呢?

3.既然写了,上段中为什么又用了一个省略号,为什么不干脆写具体呢?

…………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些问题有的涉及词语的精准使用,有的是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了思索,还有的是对文章的写法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与老师预设的问题“不谋而合”!

(三)课后问,但余钟磬音

又如《钱学森》一课进入尾声时,我这样进行总结:“同学们,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一位学生这样提问:“为什么课文一开头是1955年10月1日,紧接着后面却是1934年?好像时间顺序不太对,为什么这样写呢?”这位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文本特殊的表达方式,即倒叙写法的妙用。此时教师巧妙一引:“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下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重点学习。”如此一来,学生自会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课后问,可谓“余音绕梁”,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铺垫和蓄势,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本身具有自主探究的欲望,有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需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期盼自己去尝试探究,因此解疑时总是格外带劲儿,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也才真正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提问无处不在!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课堂中,只要是学生心生疑惑的地方,只要是教材矛盾冲突的地方,都应该允许学生自由质疑。有了问题,师生可以合力共同解决疑惑,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是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那就激励孩子课后不断去探索、发现,让孩子对学习始终饱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是自己的,学习也是自己的!”让学生带着这样饱满的积极性走进课堂,课堂自会成为他们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美)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7

[3] 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 (美)大卫·苏泽.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5] 朱亚红.向着自主进发:自主教育的创新实施智慧.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

[6] 张仁贤,逄凌晖,刘兵.翻转课堂模式与教学转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8

[7] 张庆.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质疑提问小学语文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