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2019-10-21邵建洪
邵建洪
摘 要:本文对“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途径与举措”展开分析与讨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从培养教师心理素质教育意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理论修养、建设班集体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来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班集体 心理氛围 班级文化 个性品质 心理素质
一、在班级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起着主导性作用,而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环境。因此,班级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集体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生对良好班集体也具有依恋倾向性,而且班集体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中具有价值指向性的作用。
同时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折射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通过班级进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使他们形成正确、从容地面对社会和个人、现实与未来的矛盾等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二、营造班集体良好的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1.培养教师心理素质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包括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其中,教育观中的心理教育意识又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会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离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导致不良的心理教育后果。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如下素质教育意识和观念:其一、严谨的教学态度与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其二、对师生人际关系及角色意识的正确理解与辨证看待;其三、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准备。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及相关培训,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形式上,开展心理教育课,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心理教育书籍与文献的自学与查阅。在内容上必须让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明确健康心理素质的内涵标准,以及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各自班集体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并探索出营造良好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学生心理、教与学心理、师生关系的把握和处理等,这些无不对教师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修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应该依据教育科学学科普适的原理、原则、方法等来剖析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和自己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力。通过学习,使之由实践性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如我校每年派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参加市、区心理辅导培训,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杭州教科所专家到我校来举办心理辅导讲座,旨在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理论修养,效果不错。
3.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指的是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文化的班级首先是人所建设的班级。这种班级文化,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人际文化关系,实质上就是形成什么样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并且,由于教育社会学将宏观社会文化这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作为班级文化的大背景,据此分析出班级文化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
当然,班级文化,从教育与管理学意义上说,更大量地表现为一种制度和纪律,以及相关的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组织、规范等形式。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角度看,其主要是表现在一种心理倾向性的流露与外化,并表现为相应的行为方式与模式。而且,我们更多谈的还是一种显性的班级文化和从属于校园文化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表现形式。而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的这种对心理氛围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信念体系,还应借助于另一种对心理氛围的影响起着强化与延续作用的非精神性的物质环境因素。这就是一种潜在的班级文化。它应该包括班级队伍建设、桌椅安放特点、墙壁的張贴布置,室内的光照、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发展、班级成员的各自信仰与特征、课程结构的设置与开设程序等。
4.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初中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矛盾的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起了质的变化,开始出现反省思维和自我教育力的特征,独立性增强,渴望得到同辈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我们只有充分尊重、热爱、保护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发展,才能使其全面的心理素质得以健康培养与发展。
培养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是我国21世纪发展培养好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对新一代公民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过强,合作性差;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已显得非常重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时代就为他们奠定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
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应该遵循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规律,根据班级学生和班级教育的实际,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力求通过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责任心、坚韧性五个方面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来构筑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结构的基本内容,并按年级分解具体目标,从而达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