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10-21宋艳秋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措施小学语文

宋艳秋

摘  要: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识,那么必然可以让语文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措施

前言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教学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评论能力和相应的阅读技巧,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语文教师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

1.1能够有效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文章阅读,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

1.2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拓展眼界,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掌握各种描写人物和环境的方法,从而让自身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描述,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3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在现代生活中,小学生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外界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阅读就是小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现实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事物,深入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各种自然奥秘,体验各种道德情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2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教学原则

2.1明确阅读教学的角色分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阅读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真正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诉求,能够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来设计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活动中,集中感受优秀教材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意境。學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能够根据阅读教材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真正做到学习方法、评价结果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能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明确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目标主要是开展词语阅读教学,集中开展初读、熟读、背诵等阅读活动,能够通过汉字阅读、词句阅读、口语表达来掌握相关的阅读能力。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目标主要是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掌握写作主旨,并能通过相应的阅读方法来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目标是领悟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语言教材,能够运用相应的阅读技巧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通过阅读活动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相关阅读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让学生具备阅读的动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课堂中轻松地进行阅读,也才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但是,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教育都是在传统模式下开展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得到激发。因此,学生阅读的效率偏低,这也影响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与他们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刺激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渲染。通过情境教学,教师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获得提升。例如,在学习《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瀑布的风景视频,通过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然后,教师再借助幻灯片给学生介绍瀑布的知识。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更有阅读《瀑布》这篇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老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介绍瀑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相关的知识。

3.2注重阅读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虽然教师的教学都是根据教材来展开的,但若仅仅依靠教材来进行阅读教学自然是不够的。那么,教师通过阅读延伸能更好地弥补教材中一些针对性不够强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的实际生活中。另外,学生也要注意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利用阅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教师通过对课本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延伸能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常常被用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比如,当在课堂上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会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为学生解析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教材都是经过编写者筛选和编写的。为此,教材提供的文章大多都是经典作品,其中的写作技巧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课文为例子,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尝试使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去搜集和自己写作相关的素材。在学生完成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也将阅读进行了延伸。

3.3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读写的结合。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彼此相辅相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通过阅读,学生可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随时进行记录,并把一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写作的形式进行分享。在读和写的结合中,学生能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通过分享和交流也能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某篇文章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内容进行联想,并和别人进行交流。另外,教师还应该打破课文的束缚,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的读物,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名著作品进行阅读和记录。与此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笔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阅读水平。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思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知,《如何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晶.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8(08):158.

[2]  冯琳琳.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  袁聪维.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措施小学语文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