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书籍设计发展中的色彩表现
2019-10-21谢慧舒
摘 要:色彩是我们对事物认知获得视觉直观感受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搭配传达给我们对外在审美的判断能力,对画面节奏感的把握以及欣赏感受,色彩不仅对外在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心理情感因素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控制着我们去判断冷暖,判断喜怒哀乐,对我们的心理情感变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色彩运用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并无处不在,在概念书籍设计里,色彩的重要性也不可轻易忽视。
关键词:色彩;情感;视觉
在我国,概念书籍还是一个比较生疏,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一方面由于制作成本的高昂,材料的复杂性,技术的限制,无法完成市面上的大批量生产。同时,概念书籍相较于传统书籍更偏向小众化的审美趣味,市场潜力依然有待开发,加上对于概念书籍设计并未像国外例如:美国、日本、韩国、等那样重视概念书的开发,人们的接受能力以及设计视野的相对保守与狭隘,因此概念书籍在我国还是萌芽阶段。对于大众而言,装订简便,通俗易懂的普通纸质书籍更被之接受,传阅方便,加上成本低廉,而概念书籍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我国,概念书籍的流通性比较闭塞,经济的制约,审美要求较低都影响着概念书的发展。
同时,大众设计者们受到消费者的影响,不得不考虑自身利益。概念书籍所耗费的财力与物力或许与回报不能成正比,因此更多的选择大众化流通性强的制作。但仍有一部分设计者,不计成本,发自内心的热爱着概念书籍设计,着眼于概念书籍充分可供挖掘的未来性,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为我国概念书籍设计的发展不断尝试着开拓。例如著名的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他在采访中曾说过,目前对于书籍与出版市场的不满意并不是人不满意,而是我们要去打破一些老的条框,我国的书籍设计相比国外在制作上还不是很精致,从纸张的薄厚,工艺的制作,书角的挺度与胶水的厚度都是细节的体现,也是质感的体现,他认为技术也很重要,书籍制作需要把艺术和工学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书籍设计未来的发展与出版业观念的转变和出版机制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书籍设计也在向概念化转化,在不远的未来相信概念书籍在我国将同样普遍受到大众认可,产生大批量的优秀设计者引领新时代的书籍阅读模式。
色彩是我们对事物认知获得视觉直观感受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搭配传达给我们对外在审美的判断能力,对画面节奏感的把握以及欣赏感受,色彩不仅对外在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心理情感因素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控制着我们去判断冷暖,判断喜怒哀乐,对我们的心理情感变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色彩运用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并无处不在,在概念书籍设计里,色彩的重要性也不可輕易忽视。
国外的概念书籍发展比如欧洲地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已经相对成熟了许多。书籍设计形态上已经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具有设计师自我风格的作品,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更注重自由和个性的表达以及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因此他们的书籍设计也更加大胆并富有新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
例如其中的设计风格鲜明的日本,日本的设计风格简约而不简单,干净整洁,素雅的设计感浓厚。讲究整齐划一的秩序美,色彩清淡和谐统一。同时,他们也很注重设计的态度,秉承着认真对设计负责,一丝不苟的设计态度去完成设计,这也与他们的文化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书籍设计大师,建筑师杉浦康平说:“一本书不是停滞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这位书籍设计大师对于书籍设计秉承的态度令人敬畏,概念书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人们观念的变革,呼吁人们敢于尝试新的观念,新的事物。概念书的艺术性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值得全世界的设计爱好者们共同研究探讨下去。
传统书籍设计的色彩表现方式相对局限,纸质的色彩表现为了阅读的方便比较单一化,最主要的体现便是封面与封底所占的色彩比例,映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封面,封面的色彩表现形式决定了这本书给人视觉上呈现出怎样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决定着一部分购买力。可见色彩的表达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概念书籍本身就是一个立体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的便是书籍的全部与整体,色彩表现也不必再局限于单一和固定的封面封底,可以像作画一样,自由发挥。将色彩模式融入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出氛围,将色彩与书籍内涵相结合可以迸发出新的火花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视觉呈现上和情感内容表达力上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吸引力,为阅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观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健.突破与间离—看概念书籍设计的多元发展.大众文艺,2012.3.
[2]孙彤辉.书籍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谢慧舒(1995.01—),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