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乌拉满族年俗文化对吉林冬季旅游的促进作用
2019-10-21修文翠薛涛杨帅
修文翠 薛涛 杨帅
摘要:从满族年俗文化特点和现如今年俗现状出发,推动满族年俗文化的传播,既有利年俗文化传承,也推动吉林市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满族;年俗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71-01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年俗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具有独特的魅力。发源于吉林的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其他民族的傳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1 满族特色文化
吉林是满族的发祥地,在这里还延续着满族独具特色的年俗活动。新中国之前的这里是苦寒之地,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改善家中的伙食,因此都期盼新年的到来。进入腊月,天气寒冷,但是节日的喜庆氛围使得人们喜笑颜开,不惧严寒,迎新年的活动也陆陆续续开始了,主要的活动有置办年货,满族人称其为买年嚼果、杀年猪、裁制新衣、祭祀活动、大扫除和贴窗花等。早早地便能感受到年味儿。
满族人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便是杀年猪[1]。在满族的风俗习惯中,杀猪吃肉是满族人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逢年过节、有喜庆之事更是以杀猪来庆贺。通常情况下过了腊八节,就开始陆续的杀猪了。以前常听老人念叨“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2]。因为腊月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在腊月里杀猪,猪肉可以就地保存。
杀年猪那天,主人家会叫上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来帮忙,然后设宴款待来帮忙的人,其中最为重要的菜就是杀猪烩菜,主人家会将杀猪烩菜送给给没有来的邻居,借此增进邻里的感情。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过年,只有少数的农村人保留着杀年猪这一风俗习惯。
在大年初一之后,庙会、大秧歌和踩高跷是满族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动。满族大秧歌[3]的舞姿,与汉族大秧歌的火爆热辣不同,满族的大秧歌的舞姿多是模拟征战与狩猎的姿势,男子动作粗旷豪迈,对满族人民的粗犷、豪迈的民族气质,以及尚武的民族精神做了充分的表演。女子动作温柔典雅,所穿服装均为满族传统服装。
2 现代过年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物资水平和购物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网购的兴起,天猫等一些网络平台在进入腊月之后,还会专门举行天猫年货节等活动,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年货。大型超市的增多和网络电商的兴起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却在无形之中使年的味道又变淡了许多。
近些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一些大城市也是推出许多条例,在城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对于放了几千年烟花爆竹的国人来讲,年的味道似乎变得越来越淡了。有些人为了过一过燃放烟花爆竹的瘾,不惜跑到偏远的郊区或者农村去燃放烟花爆竹,从中体会到年的乐趣。
3 满族年俗对吉林市冬季旅游的推动
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即为“沿江的城池”,既是山水之城、雾凇之城,也是满族年俗文化保存较好的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
满族年俗文化能有力推动吉林冬季旅游,促进吉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保留下来了比较传统的具有满族特色的春节习俗,这里还有满族民俗村。将满族年俗引入,使整个乌拉街在全年都具有旅游活动,也进一步改善了吉林市冬季旅游的单一性、短暂性。同时依托吉林市冬季的北山庙会、雾凇、滑雪等活动,可以使整个满族年俗活动充实而紧凑,丰满完善了吉林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4 结束语
为了推动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以满族传统文化为依托,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年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在旅游过程中,使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得以体现。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将满族年俗文化素贯穿其中,使我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满族的传统年俗文化以延续传承。
当前,吉林市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兰楚.杂说老关东的年俗食趣[J].四川烹饪,2011(2):52-53.
[2] 张玉东.长白山满族年俗文化的意义[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3):58-61.
[3] 江帆.满族春节习俗的生态特征与文化意蕴[J].节日研究,2011(1).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