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2019-10-21黄国胜杨正荣
黄国胜 杨正荣
摘要: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的影响,本次研究共设置了4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在上述4个放牧强度背景下测定了高寒草甸草场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植被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重度放牧处理组别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放牧组别和中度放牧组别、重度放牧3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草场的物种丰富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对照组和其他3个组别相比差异性极其显著(P<0.05)。山此得出,控制合理的放牧强度能有效促进牧草地下生物量的生长,显著影响不同经济类群的比重,进而维持高寒草甸草场同有的生态系统。关键词:放牧强度;草甸草场;生长量;种群结构
中图分类号:S81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6.005
0引言放牧强度是影响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长量,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有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但也有研究表明放牧草地的物种多样性不仅取决于放牧强度,还取决于整个放牧的长短。放牧强度会对草场的植物群落造成直接影响,但长期适度的放牧能维持整个草地群落的结构稳定[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本次研究选择青海省铁卜加草改站的高寒草甸草场,海拔高度在3270m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时间较长,日照充足,日照小时数3700h,年降水量387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8月,年平均气温为-0.7℃,平均最低气温为-13.8℃。本次所选择的试验地点为本站及周边冬季草场。牧草在4月中旬返青,到10月逐漸变黄,生长期120d左右。
1.2试验设计2017年8月初在青海省铁卜加草改站的草场选择了草原类型一致和生产利用模式保持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3个牦牛养殖户作为试验样本。结合3个养殖户的改良草场生物生长量,牦牛养殖数量理论采食量,不同养殖规模和改良草场面积,确定了相应的放牧强度,并设置了轻度放牧处理组,中度放牧处理组,重度放牧处理组和对照组。其中轻度放牧处理组每公顷放牧牦牛2.6头,中度放牧处理组每公顷放牧牦牛3.5头,重度放牧处理组每公顷放牧牦牛6.5头。在每个处理区域内以进出口lOm为起点,沿着牧道分别设置长宽200m、30m的采样区域,每个采样区域内分别在整个试验期间,记录每个采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地上地下生长量,统计得到地上地下生长量和群落种类[2]。
1.3数据统计高寒草甸草场生物量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在0.05显著水平下进行统计方差分析,然后使用Duncan对4个处理区域的牧草群落结构进行测定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对高寒草甸草场牧草生物量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2结果
2.1不同放牧强度下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强度下对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其中对照组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地上生物量为418.15g/m2,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493、213.3、193.4g/m2,对照组和其他3个组别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qt度放牧组和重度放牧组2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轻度放牧组和中度放牧组和重度放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地下生物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重度放牧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别(P<005),对照组、轻度放牧组、中度放牧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见表1。
2.2不同放牧强度下对高寒草甸草场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放牧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草场的植物丰富程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处理区域内牧草种类的丰富程度明显高于中度处理组和重度处理组,但轻度度和中重度放牧处理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处理区域内植物群落密度显著高于中度放牧处理区域(P<005),而在轻度放牧处理、中度放牧处理和重度放牧处理之间,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4个处理组别中可食与不可食用牧草生物总量占总生物量比重在长放牧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的变化影响显著差异性较小(P>0.05)。见表2。
3结束语
牧区草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草地利用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在农牧区天然放牧是最普遍、最经济、最方便的草地利用方式,但会对草地群落结构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放牧强度密度有很大联系。不适宜的放牧强度会导致草场植被破坏,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同放牧强度会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造成严重影响[3]。导致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牦牛在长期放牧和啃食草场过程中,除采食牧草外,还会践踏植物,使牧草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植物的再生率和叶面积指数极大下降,进而降低了牧草的生物量。同时,牦牛长时间在牧草中践踏草地,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植物生长层变浅,通透性变差,影响牧草的正常生长。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强度下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存在较大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对高寒草甸草场的植被群落密度、可食用与不可食用牧草生物量比重、牧草营养品质均产生一定影响。面对这种问题,要科学利用草场资源转变过去长期在草场放牧干扰草场生产能力的问题,合理规划牦牛的活动范围,维持草场正常的生长发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凡凡,和海秀,于磊,等.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营养品质评价[J]草业学报,2017,26(8):207-215.
[2]王天乐,卫智军,刘文亭,等.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变化研究[J].草地学报,2017,25(4):711-716.
[3]林丽,张德罡,曹广民,等.放牧强度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36(15):4664-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