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探究,兴趣养成
2019-10-21龚慧芳
龚慧芳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具体体验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的“探究”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时间充足,民主平等的愉悦环境。
(1)建立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2)激发学生积极上探究欲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探究能力。
(3)設计便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三年级上册《交通与数学》第一大题第4小题是“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用12秒,他在1分钟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在这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用到图形表示楼梯和楼层,得出楼层比楼梯多1.有的用线段图表示,一个点表示一层楼,相邻的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楼梯。还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和两端都种树的问题一样:楼层数总比楼梯数多1。也有的学生说:跟锯木头的问题一样,楼层数箱单相当于锯的段数,楼梯相当于锯的次数。这时这次讨论将近十分钟,虽然超出了我的预设时间,超出了我的预设内容,但是孩子的们的思维活跃,探究欲望强烈,真正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大脑中变得灵活多样。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哟!
二、找准学生学习的契机,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探究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抓住“跳一跳,摘桃子”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他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2)利用好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培养探究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好教材中“人文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利用数学人文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是激发探究兴趣的保障
所谓探究学习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1)有时间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2)有空间探究。从理论上说儿童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的第五单元《练习六》的第十题“用16根小棒摆正长方形,最多有几种摆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在学生争论,辨析中探究出只要给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长,去拼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判断周长的一半就行了,不用计算整个周长。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自由的空间里不断地碰撞,点燃。学生视野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地扩大,不但学会了知识,还能把知识联系起来思考,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