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9-10-21陈倩

青年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

陈倩

摘要:帮困助学措施大部分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而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在精神帮困方面确实缺乏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帮扶 心理脱贫

辅导员不仅是基层资助工作的实施者、资助政策的传播者,更是贫困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奖优”的激励者。在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一、深入领会国家的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辅导员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落实以帮助贫困学生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在政策导向上,在帮助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机会的同时,还要激励他们在学习上追求卓越。在资助方式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贫困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充分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在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以党总支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为副主任,年级辅导员为成员的组织结构。

1.做好贫困认定,准确把握学生层次结构,实现公平资助。

为了体现学校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大类,再将两大类细分。

首先,结合具体的贫困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综合的贫困学生认定标准。其次,成立以年级为单位的认定小组,以辅导员为组长、班主任为副组长,两名学生干部、几名普通同学为组员的认定评议小组,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然后,由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为组长、各年级辅导员为组员的院系认定小组进行院系认定工作。最后,结果公示无误后交资助中心。

二、“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

贫困学生作为学校的弱势群体,内心是非常渴望温暖的。针对学生个体,可以单独谈心,分析他的长处和优势,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参加活动、多做工作,磨練自己,锻炼胆量,提升素质。针对学生群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资助”。第一,可以举办“白强不息、卓越人生”为主题的报告会,用身边奋发图强的优秀学子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帮他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第二,可以在院系设置不同的、以勤代补的岗位,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增加人际交往,结识朋友,提高综合能力。第三,开展义务支教、回报社会的活动,带领他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定困难

贫困生认定向来就是一个难题,虽然在国家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之后,各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建立了自己相对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无偿的奖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从表面看,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顺理成章,但实现中仍然有很多漏洞。比如,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个是由学生生源所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面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这些认定,在表面看来很能证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较低。

2.帮困与育人相结合

我们现有的帮困助学措施大部分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如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等,而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在精神帮困方面确实缺乏有力的措施。而且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远比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要来得困难、来得复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四、资助政策的合理化建议

1.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制度。首先是掌握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动态信息。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判断其应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可采取班级测评,实现民主评议和有关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同时,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最后,辅导员要把确定的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在班级内公示,征求学生的意见。

2.制定资助规划,应建立贫困生资助档案。经过评定后,为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并关注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使资金到位,防止贫困生资金浪费现象。保证公平、有效地分配资助金额,公正、公开地实施帮困助学活动。

3.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部分贫困学生存在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问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对待贫困和资助的思想,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追求成功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世界。这将有利于高校贫生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解决贫困生思想“贫困”的关键所在。

4.加强诚信教育。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资助伪造贫困证明,或是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还,在学生中造成了及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追究制度,约束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还应与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

5.树立典型,对贫困生进行榜样教育。定期举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个人事迹报告会,对贫困生坚持进行教育引导,学习激励。要让广大的贫困生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未来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6.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勤工助学体系。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创建更多校内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广泛吸纳社会资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以壮大助困基金。使贫困生可以利用业余或寒暑假时间勤工助学,在得到报酬和资助的同时,能将自已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举两得。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能得到不同渠道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李久,“助困育人”:高校扶贫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

[2]张林子,对构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制度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第32卷,第4期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