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2019-10-21丁毅
丁毅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变化,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至关重要,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让时代所抛弃。只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又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學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辅助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现代化的教学需求。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认清该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能够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然而物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涉及很多物理实验,单凭抽象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彻底领会实验过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该技术将物理实验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直接观看整个过程,便于消化、理解知识内容。
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物理是一门理科科目,部分偏科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的难度太大,学习成绩无法提升,对物理教学也会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整体物理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促使教学趣味性增强,直接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在教学初二物理课程中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声音片段,声音源于电影中的音乐片段,并且要求学生通过音乐对电影名称进行判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即便学生的基础较差,也会从中有所收获。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
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尤为重要。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一节《温度》教学中,教师可事先通过网络资源找到有关《温度》教学内容的素材,科学的将其整理制作成理想的情境课件投入到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将空气温度的变化及变化现象利用春夏秋冬四季图片进行情境体现,之后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展不和视频播放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理解温度的定义,及温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单位等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再播放一组温度计使用的视频,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到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正确的读数方法网。在对课件播放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到多媒体画面及视频情境中,使学生想象图片中的情境,由于四季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学生日常的生活现象及规律,因此学生很容易进入画面情境,在视频播放水温从低到高的变化时,学生从给水加温的视频容易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画面,温度计的使用视频能够使学生进入了量体温等生活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实验教学直观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特点,因此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特点将教学实验直观化,以此增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力学》实验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力学实验课件,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设计杠杆原理实验图不与动画,学生通过图不与视频中杠杆运动轨迹,充分了解到教学内容中动力、动力臂、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教学中由于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研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浮力,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以及物体在液体受到的浮力,并将这些变化直观的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于一些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快速地了解到一些初中物理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自主地对一些物理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并且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就会在物理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新颖的观点,这样就使得物理学习变得轻松容易。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这需要广大物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与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4(09):148.
[2]王京强,张艳艳.合理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4(15):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