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9-10-21初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计算机教学

初明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教学模式评价,之后提出了构建计算机教育教学价值评价模式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提升和增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研究认为,以价值为标准,能够有效带动计算机教学各方面问题的系统解决,价值越高,教学质量越好。基于此,本研究在概述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素可以概括为教与学两个评价方面、六个评价要点:“教”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方面,因此,评价的考察要点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实践性要素,即“有没有用”;品质性要素,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精不精彩,精不精炼,解决问题精不精准”;时代性要素,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方面,学的质量直接反映教的质量,因此,评价考察的要点主要是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包括对教育内容爱不爱听;听没听懂;掌握没掌握三点。

二、构建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坚持从教育实际出发

首先,价值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为基本标准和原动力,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作为或者不作为。其次,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收益,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因。对于学生来说,一门课程、一堂课程选择学还是不学、投入多大精力和注意力来学,最为直接的考量就是有无价值、价值的类型、价值量和价值率的大小等等。最后,能否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适量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收获,是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标志。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针对性不强。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教育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或千篇一律,或千人一面,很多教育教学近乎于处在“盲教”状态。其次,适应性不好。很多计算机教师不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不知道时代要求是什么,习惯于形而上学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办法,不注意研究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做不到与事俱进,与人俱进。再次,精心度不够。原本很简单具体,能够很精炼表达出来的教学内容,被表述的很复杂冗长;原本很容易精准解决的问题,却总是对不上症,下不准药。

计算机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价值问题。低价值的教育教学必然低效果,没价值的教育教学必然没效果,负价值的教育教学必然产生负效果。

三、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明确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

1.明确教育主体的教育诉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教育需求,就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具有价值的教学供给。

2.分解教育目标。一是要按照教育主体的教育诉求,对计算机教学目标做出明确的设定。二是要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对学科课程体系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做出系统性的规范。

(二)调整构建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研究发现,确保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没有用、精不精、与不与时俱进三个关节。有没有用解决的是主体的目标价值,精不精解决的是教育教学的实效价值,与不与时俱进解决的是时代价值。三个关节抓的越紧,教育教学的价值越高,质量越好。

1.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没有用”。这是判断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实践性要素,也是最本质的要素。没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无法满足和解决主体需要的价值诉求。因此,构建计算机教育内容时,要关注课程、内容与主体教育诉求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率;选择设计教育方法时,要关注教育方法、手段与教学主体认知特征的相关性、相关度。

2.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精不精”。这是判断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性要素,也是最品质性的要求。一是教育内容、方法选择和使用要精确。二是解决问题精准。教育要释疑解惑,就要讲求有的放矢,解决教育教学主体亟需解决的“靶心”问题。三是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精彩。四是教育过程要精练。

3.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不与时俱进”。这是判断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性、时效性要求。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与时代发展同步,引领社会进步。做不到与时俱进,教育就会落后时代,教育价值和教育效果都必然会打折扣。

(三)开展教学实践,依据教育对象学习成效检验计算机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学的主体是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学的质量能够直接反映教的质量。按照价值评价的原则要求,计算机教学成效检验的要点主要应在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对教育教学“爱不爱听”。爱不爱听是对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精彩性,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满足主体教育培养需要最直接的检验。学生爱听、想听的课程,一定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或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特别吸引人,以至于学生愿意投入,或自觉不自觉者投入精力的课程。相反,则一定是教学内容和方法出了问题。

2.教育对象对教育教学“听没听懂”。实践证明,任何超出教育对象认知能力,违反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无论教育内容多么高深,教育方法多么现代、花哨,教育者地位有多么高,教育实践中都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育对象对教育教学“掌没掌握”。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掌没掌握”、“会不会用”同时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最为客观的标准,不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表明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没有真理解、真掌握,说明教育教学在内容或方法等方面存在相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立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7,(9).

[2] .張立力.职业院校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可行性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2).

基金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8-AFCEC-2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计算机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2+1”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浅谈影响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