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19-10-21王志祥
王志祥
摘要:猪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保育后期的仔猪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具有很高的传染率和病死率,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该文结合一起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猪回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回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96
0 引言
猪回肠炎的致病菌属于细胞内劳森菌,该种细菌在细胞内寄生,通常不能在常见的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一些细胞中培养。病原对一般的消毒剂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含碘的消毒剂较为敏感。近年猪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回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临床上由于该种疾病和很多腹泻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在进行疾病诊断中一定要做好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1 发病经过
山东省东平县某养殖场共养殖母猪96头、育成猪433头、仔猪243头,严格按照动物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接种了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疫苗。在发病初期,养殖户察觉到猪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降,在哺乳仔猪群和断奶仔猪群中分别出现2头发病猪,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出大量含有血液的水样稀便,发病1h后逐渐变成沥青样黑色粪便,皮肤苍白无光泽,当天死亡。随后几天在断奶仔猪舍和育成猪舍中,分别出现以腹泻、粪便稀软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粪便颜色较深,有时混杂有大量血液和坏死的肠道组织碎片,采食欲望逐步下降。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初步判定为流行性感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腹泻,选择使用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差。看到病情难以控制,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了当地兽医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对患病猪进行了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回肠炎,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了病情。
2流行特点
病原的潜伏期通常为7~11d,直接接触是该种病菌传播的主要方式,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种疾病的传染源。除患病猪感染健康猪外,饲养管理人员的服装、靴子和各种器械设备携带有病原也会导致健康猪患病。病菌能在老鼠体内大量繁殖,啮齿类动物也是该种致病菌的主要传播媒介.做好养殖场的防暑灭蚊工作有利于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1]。另外,在生猪养殖中养殖卫生条件较差、转群不合理、昼夜温差过大、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也会造成该种疾病的传播蔓延。猪群中的某些免疫抑制疾病存在,饲料发霉变质,导致猪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场内存在其他肠道性病原,如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沙门氏菌等均有利于该种疾病的传播蔓延。
3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的猪感染该种疾病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急性型多发生于4-12月龄的成年猪后备猪和小母猪。病猪排出带有血液的水样腹泻物,病程较长时排出沥青一样的黑色粪便或血液粪便[2],并引发突然死亡,后期粪便颜色逐渐变成淡黄色或深黄色,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没有出现异常排便的症状。慢性型多发生于8~16周龄的生长猪,表现为间歇性的腹泻,粪便稀软,呈现糊状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的组织碎片,食欲减退或废绝,患病猪身体严重消瘦,被毛杂乱弓背,弯腰不能正常站立,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患病时间较长的猪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失去弹性,被毛杂乱无光泽,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通常在较短时间内会引发死亡。即便有些猪能恢复健康,也会成为僵猪,停止生长发育,使养殖场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显著升高。
4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7头病死猪解剖后,可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回肠,回肠处肠壁严重变厚,肠管直径显著增大变粗,浆膜和肠系膜存在明显的水肿情况,粘膜表面湿润无粘液附着,有时在黏膜表面还能看到颗粒状的炎性分泌物存在。病死猪的下部小肠严重变硬,肠管感染部位于末端,將肠管打开后,可看到线条状的溃疡,相邻的粘膜呈岛状突出[3]。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肠道病变组织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传染性肠胃炎荧光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将采集到的病料送到省级动物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在细胞中能分离大量的细胞内劳森菌,致病菌外观呈杆状,两端钝网。确诊后将检测结果及时下发给基层的畜牧兽医站,要求基层畜牧兽医站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养殖场的患病猪进行治疗。
6治疗
猪回肠炎应该采用抗菌、消炎、强心、补液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部分抗生素在治疗猪回肠炎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四环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选择使用林可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mL/kg.bw,同时配合肌肉注射0.5%的利菌净注射液使用剂量为5mL/kg.bw,1次/d,连续使用5d为一个疗程,每吨饲料添加150g,混合均匀后连续饲喂2周。对于患病症状较为严重的要强心补液,选择使用25%的葡萄糖注射液2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mL,5%的氯化钙注射液40mL,1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混合均匀后一次静脉注射,对于仔猪要减量使用。通过采用上述综合措施治疗7d后,养殖场有1/3的患病猪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猪症状逐渐消退,继续治疗10d,患病猪恢复健康,没有继续出现发病猪,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预防
日常生猪养殖中,一定要保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减少转群、运输、温度、湿度、密度及更换饲料等方面的应激,一旦发病应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坚持白繁白育、全进全出。另外养殖场应严格控制啮齿类动物和蚊虫活动,避免啮齿类动物过多而导致致病原的传播蔓延。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每年进行2~3次的疫苗免疫接种,口服回肠炎疫苗,每头猪2头份。商品猪在哺乳阶段或保育阶段通过口服接种回肠炎疫苗,也能很好地防范该种疾病的发生,每头猪口服1头份。由于该种疫苗属于活性疫苗,在疫苗免疫接种前后7d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在疾病流行高发期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行有效预防,每吨饲料中可以添加98%的泰妙菌素粉剂和阿奇霉素粉剂,添加量为60g和250g,连续使用1周,不仅能有效预防回肠炎、猪痢疾和结肠炎,而且能防范各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8结束语
猪回肠炎的传播流行会对猪群的健康生长,尤其是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健康生长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为保证养殖场养殖效益,确保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养殖户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做好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以便采取对症措施进行诊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挽回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绪更.猪回肠炎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22
[2] Jim O Donovan,余春明.猪的回肠炎及其控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2(4):34-36.
[3]梁正维,刘晓光,Jim Vanburen猪的回肠炎及其新疗法[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