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9-10-21沈汝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

沈汝

摘 要: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人生阶段必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以宠爱、娇惯为主,对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幼儿模仿或是含糊概念自由成长,作为一名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快乐积极地去引导教育幼儿,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做好幼儿时期道德教育是身教大于言教,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口德、影响、素质几点出发,对幼儿时期道德教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道德教育 道德发展 时代需要

童年,是人一生中特有的一个身心发展阶段。我们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和珍贵,让孩子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同的人会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时代也会赋予不同的内涵。但共同的基点是:要让孩子能顺应其自身的发展利益,不感到外界压力的沉重而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沿着社会成员发展的轨道逐级的成熟起来。

我们现在的孩子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幼儿教育更要树立面向未来的思想。

一、良好的口德教育是基石

每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有的家长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在教育上往往只重视孩子读书、识字、做计算题,生活上只注意孩子怎么样吃得好,穿得好,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则有所视。

忽视幼儿品德教育的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教他如何做人处世,为时尚早。殊不知参天大树,起自幼苗,幼苗不正难以参天。

一个人良好高尚的品德不是天生具备的,而在后天生活中掌握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结果。婴幼儿年幼无知,可塑性强。是良好品德最初形成的最佳时期。初生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道德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至关重大。例如:孩子拿出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给小朋友,而父母却不高兴。以后,孩子就不敢这样了。幼小的心灵中已埋下了自私的种子。反之,如果人人鼓励孩子这样做,就会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助的好思想。

幼儿到了3岁左右就有自我意识的萌动,能依据大人的眼色行事,并能根据大人的态度,好恶,做出相应的行动。所以,要围绕幼儿生活范围内的人和事,运用孩子所能接受的一些方式进行教育。例如,从教育爱父母、爱亲人、爱小朋友到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从教育不要随地扔纸屑,吃饭不要掉饭粒,到教育孩子爱整洁、爱劳动、爱惜劳动果实,从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攀折花木,维护公园清洁卫生到教育孩子爱护公共财物。

二、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道德发展

幼儿道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熏陶和影响,而这方面却往往被父母忽视。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无意传授些什么,或是拿孩子发脾气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才智上对孩子都有很大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的行为令人忧虑。如吃饭时在盘子里挑自己喜欢吃的、从鱼缸里捞出小鱼儿来用手捏着、直到小鱼不能呼吸失去生命。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好吃的、好玩的、我看到的不知道的都可以拿来看看、玩玩、都归我。”而家长将孩子的行为理所当然地认为“无所谓”。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形成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和习惯。他们缺乏关心他人的感情,没有同情心。很难想象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是忽视情感方面的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毫不吝惜,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购买高档的“启智玩具”之类的“硬件”而不是重视孩子思想培养,不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使孩子不懂得与人相处应团结友爱,缺乏仁爱之心。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如何疼爱孩子,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回报父母的。殊不知从小未受过“爱”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也难想到要回报父母——原因在于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孩子天真幼稚,喜欢模仿,父母应以身作則表里如一地尊敬长辈,外出时扶盲人过马路,帮老人拿东西,使孩子在耳濡目染是受到保护他人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导孩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爱父母开始培养孩子爱所有的人。

三、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

从树立幼儿的独立性开始,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就能从受成人控制逐渐发展起自主性,开成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愿意并能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去动脑筋想问题。勤于动手动脑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得快而且好,并且能为将来独立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开创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无论好不好,只要他们做出努力,家长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受很重要。

未来人才首先应具有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性也要从小培养。幼小儿童比成年人敢想,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而想象力与好奇心正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现在的幼儿,他们面临的是竞争更加激烈,发展更为迅猛。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险,这就需要不畏艰苦,不怕挫折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种心理品质也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不怕磕磕碰碰,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经受点挫折,并培养他们做事有头有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时代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们要积极为孩子创造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让孩子和小区里的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玩;到公共场所玩时,也让孩子多结识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们在交往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过多介入或控制孩子,因为孩子正是这种交往过程中学会交往,获得发展的。

四、幼儿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全面培养教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幼儿,为幼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行到全面发展。

教师在各科教学及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培养,在现代化信息手段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不应只靠幼儿直接感触的现实环境进行教育,还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幼儿的视野领到海底、天空等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积极观察,动手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得出结论,而且通过提问,谈话使科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幼儿就如同种子,具有茁壮成长可能性的种子,需要一块沃土,需要一种适宜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环境是他们健康成的保证,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的孩子一般都是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之中,因此,期盼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援助者,帮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品读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评介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学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探讨
以实践思维引领道德教育
从家庭道德教育困境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