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花岭区办学体制改革的行与思

2019-10-21焦佩婵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团化学区共同体

焦佩婵

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办学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的要求,办学体制改革也由此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太原市杏花岭区顺应这一改革形势,立足本区实际,对办学体制进行区本化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本文以观察者的视角,结合办学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对杏花岭区办学体制改革的行动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此为杏花岭区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

一、改革特点:立足实际,科学可行,凸显特色

任何改革,只有立足实际才具有生命力。杏花岭区从本区的社会需求出发,立足于本区的教育基础,针对本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于2015年启动办学体制改革。这场改革因基于区情,自然就具有了杏花岭区的特质,在目标定位、模式选择、改革路径、改革策略等方面都体现了“杏花岭”特色。

(一)目标定位:优质均衡内涵发展

办学体制改革目标定位于“优质均衡内涵发展”,这既是杏花岭区教育特殊性的体现,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最新动向的反映。

首先,杏花岭区教育传统优良,教育基础扎实,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在山西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数量较多,但同时薄弱学校数量也相对较多,区域内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这就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成为杏花岭区的现实选择,由此明确了“优质均衡”的改革目标。其次,作为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区,杏花岭区办学条件优越,其追求已超越了低层次的基本均衡和外延均衡,更关注办学思想、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高层次的内涵优质均衡发展。第三,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基本实现的背景下,“上好学”已成为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之一,人们追求享受更优资源、更好质量的教育,“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也由此成为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任务。杏花岭区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正呼应了这一改革趋势。

(二)模式选择:兼容并蓄有机整合

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改革不同,杏花岭区根据本区的实际需要,实施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委托管理等多种办学模式,各种模式功能不同,但兼容并蓄,相互补充,交叉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有效促进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杏花岭区组建了新道街小学、新建路小学、五一路小学、后小河小学等四大教育集团,集团办学实施“名校+”的办学模式,包括“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托管”等几种形式。集团化办学,办学重点突出办学模式改革,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學区化管理方面,杏花岭区组建了新道街学区、新建路学区、五一路学区、杏花岭学区、虹桥学区、区实验学区等10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共同体由1所优质校与N所普校组成,学校法人不变,在共同体内共享设施、教研、培训、课程等资源。学校发展共同体着力实现区域内教育共建共治共享,旨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

(三)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创新运行

杏花岭区在教育局设立大学区办公室,作为大学区改革的管理机构,负责大学区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大学区办公室合理划分学区,明确学区职责,完善学区运行机制,构建学区管理模式,使杏花岭区形成具有本区特色的学区管理机制。尤其是“1N5”教育集团管理机制的实施,理顺了教育集团内部总校与分校的关系,保证了教育集团的有序运行,是杏花岭区管理机制的创新之举。

“1N5”管理机制,即“一套班子、N个校区、五个中心”。教育集团一个法人,多个分校或校区,各分校成立党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后勤服务等五个中心。集团设总校长,集团委派管理人员(副校长)担任分校常务校长,集团内的人事、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实施统一管理。教育集团对学校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校在执行集团整体规划中,可将共性要求与个性需要相结合,基于校情创造性实施。

(四)主体关系:共建共治共享共进

办学主体间的关系决定着大学区制的运作机制,理顺办学主体间的关系,是大学区制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关键。杏花岭区推行“共建共治共享共进”的主体关系,以此调动教育集团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内部成员校的办学主动性,激发学区内部的活力,是破解办学体制改革难题的有益探索。

从法律主体的角度来看,杏花岭区集团化办学属于实体式教育集团,集团与成员学校的关系属于法律上的“母—子”关系,集团龙头校为法律主体,成员校人、财、物受龙头校支配;学校发展共同体属于联盟式教育集团,学区长校与成员校的关系属于“伙伴”关系,学区长校及各成员校人、财、物及法人资格保持独立,校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互补。

从实践运作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集团化办学,还是学校发展共同体,更关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进”的主体关系。“共建共治”突出集团、共同体内部成员学校与龙头学校的平等主体地位,旨在强化成员校的主体意识,调动成员校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享”指向集团、共同体内部所有资源的共享,包括共享硬件资源,共享文化、课程、教师等软件资源;“共进”是目标和结果,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最终实现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

(五)探索过程:自下而上突破难点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逐步完善。办学体制改革中,杏花岭区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一方面借鉴国内成功经验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针对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分解任务,由不同学区和集团重点探索研究,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如针对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选用这两个难点问题,杏花岭区确定了临聘教师选拔与培养、校本教研机制、执行校长聘用机制、干部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若干项任务,并分别由新道街学区、新建路学区、五一路学区展开重点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大培训、学区通行证、临聘教师储备制、干部名校实训制等有效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在全区进行推广。这种自下而上、重点突破、关注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不仅有效破解了改革难题,也使改革策略更接地气、易于推广,从而保证了改革的实效性。

二、反思建议:瞄准弱点,攻坚克难,深化改革

经过4年的探索,杏花岭区的办学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集团和共同体内部教育人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增大,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幅提高。但4年仅仅是起步,改革仍存在薄弱环节,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深化改革将成为杏花岭区的必然选择。

(一)关注学区,重点建设

与集团化办学的丰硕成果相比较,杏花岭区学校发展共同体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学区间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区基本处于松散组织状态,共同体内校际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第二,学校发展共同体内顶层设计不足,整体的统筹规划尚不到位;第三,学校发展共同体校际间的合作范围仅限于资源共享和教研、教学方面,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合作还不普遍。第四,尚未建立有效的学区评价机制。为此,建议杏花岭区聚焦学校发展共同体,努力做到:制定共同体管理制度,规范学区管理;引领各共同体制定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愿景;扩大共同体内校际间合作的范围,尤其要加强课程、学生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学区为中心的评价机制,调动共同体内校际合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保障,完善制度

办学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相关政策有力保障。目前,杏花岭区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应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制度机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政策和条件支持,切实为办学体制改革提供有效支撐和有力保障。

(三)提炼成果,促进推广

在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杏花岭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路径,尤其关注学区的基层探索,并在基层探索中形成了诸多有益的、可推广的经验。但目前来看,很多好的基层经验还未有效推广,未变成全区可共享的经验。因此,建议努力做到:对4年来的改革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提炼,形成系统化的经验,并加大在全区的推广力度,以区本化的策略推进本区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

三、前进方向:增殖裂变,独立生长,百花齐放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杏花岭区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追求。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仅是实现优质均衡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实现优质均衡目标的阶段性策略,旨在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共同体建设,实现名校“裂变式”“增殖式”发展,促进成员校独立生长,成长为优质学校,进而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因此,增殖裂变、独立生长、百花齐放将是办学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

在“增殖裂变、独立生长、百花齐放”方向的指导下,集团化办学和学校发展共同体要着力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加强学校自身发展,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即强调“共享”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关注成员校自身的建设,增强成员校自身的“造血”能力,为“增殖裂变”和“独立生长”储备实力。第二,尊重成员校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同质化和特色化的关系。大学区内每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不同,文化传统各异,在推广龙头校管理体制、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前提下,也要努力彰显各成员校的特色和创新精神,使学区内同质化和特色化并存,从而为“百花齐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集团化学区共同体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爱的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再论集团化办学
学区房还能买吗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