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伪造法律监管的现有依据

2019-10-21袁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肖像权名誉权色情

袁媛

深度偽造(Deepfake),作为“深度学习”和“伪造”的合成词,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物图像合成技术。它使用机器学习技术“ 生成对抗性网络 ”(GAN)将现有图像和视频组合并叠加到源图像或视频上。现有视频和源视频的组合产生虚假视频,并显示出执行动作的人在实际上从未发生过的事件。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逼真的、未经同意的视频,例如将他人的肖像“转置”或“移植”到另一人的言语或动作上,或者用于造成政治家发表某种特定言论的假象。正是这种功能致使深度伪造可能被用来制作虚假的名人视频或色情视频,也可能用来制作虚假新闻,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虽法律存在滞后性,但可以通过适用或类推适用现行法的有关规定以应对深度伪造问题,现有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格权法

深度伪造的视频将侵犯当事人的人格权利,主要包括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首先,在加拿大,隐私受到普通法和隐私立法的保护。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隐私法》第 1条第(1)款规定, “对于任何人,故意而没有权利主张侵犯他人隐私的,是一种侵权行为。”虽然由于深度伪造视频的虚假性质,实际上并未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信息,在技术上可能不会导致隐私问题,但魁北克省《民法典》规定,“将某人的姓名、形象、肖像或声音用于除了合法信息之外的其他目的”,就是对隐私的侵犯;其次,损害当事人的肖像权。肖像权包括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将发布的深度伪造视频发布到商业或社交媒体网站上,并通过广告赚钱或允许用户通过帖子上的流量或广告实现货币化收益。可见,为追求商业或经济利益而使用深度伪造视频可能会引起肖像权纠纷;此外,损害当事人的名誉权。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深度伪造视频往往扭曲、丑化当事人,造成其品德、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社会评价降低。

此外,侵害他人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受害者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也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如难以证明制作深度伪造视频的目的在于侵害他人人格权,因为视频可能是制作者单纯为寻求乐趣制作;受害者在没有造成精神痛苦的情况下很难提前寻求法律救济。

2.刑法条款

如果将深度伪造视频用于不同的非法目的,将触犯不同的刑事法律规定:例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采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要挟手段,强行索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触犯敲诈勒索罪;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物的,触犯诈骗罪;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触犯侮辱罪或诽谤罪。

此外,现有的儿童色情法律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的深度伪造视频。加拿大具备较为完善的儿童色情法律,可以直接捕捉任何描述未满18岁的人的色情内容。在过去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将儿童的脸上叠加在色情图片上,被告人便被控诉为制作和拥有儿童色情制品。台湾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条例第27条规定,拍摄、制造未满十八岁之人为性交或猥亵行为之图画、录像带、影片、光碟、电子讯号或其他物品(再现之表达形式,即儿童色情)者,处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新台币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这在深度伪造视频中同样能够适用。

3.版权侵权

根据加拿大《版权法》,版权所有者拥有以任何材料形式制作或复制作品的唯一权利。此外,作品的作者享有道德权利和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并且保护作品免受扭曲、削减或以其他方式的修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享有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毫无疑问,一些源文件,特别是来源于受版权保护的视频和图像,将因修改和重新发布而侵犯版权法。因此,源文件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版权法的救济,包括颁布禁令、做出损害赔偿和销毁修改后的视频和图像的副本等补救措施。同时,依据《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国际条约,该问题可以得到国际法的普遍约束。

4.人权保护

“平等与不歧视”已然成为国际人权条约法中的核心内容,可以考虑将涉嫌歧视的深度伪造视频纳入人权保护框架进行规制,适用国际人权法以及《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以及等其他与人权有关的国际文书。如果出现发生在工作场所的深度伪造视频,在加拿大还可以根据联邦或省人权立法提出歧视投诉。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任何与《人权法》中的禁止理由相关的歧视、骚扰或欺凌行为均可向人权法庭提出索赔。例如,存在色情倾向的深度伪造视频会构成性骚扰,这是一种与被禁止的性行为有关的歧视形式。人权法院有权对因违规而导致的任何工资或费用损失作出赔偿令,并为“尊严、感情和自尊的伤害”要求赔偿金。2017年,安大略省法院确认存在骚扰侵权行为,它要求:(1)行为是无耻的;(2)行为人意图引起情绪压力或鲁莽无视引起情绪压力;(3)该人确实遭受严重的情绪压力;(4)行为是情绪压力的实际和近因。由于这项确认标准低于故意造成精神痛苦的规定,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小结

关于深度伪造存在潜在的风险,包括制造需假新闻、造成选举动荡以及歧视特定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等,严重的将会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深度伪造视频的法律,但仍然可以通过扩大现行法的适用范围对该问题进行规制。同时,立法机构可以考虑制定新的法律条文,以解决技术侵权问题。并应当注意到法律救济并不是解答问题的唯一方法,还应采用其他手段,诸如加强互联网平台自我政策制定和技术监管,研发创建更好的检测、标记和删除此类视频的工具等。随着深度伪造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制度监管和技术监管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Mondaq:Canada:What Can The Law Do About deepfake'?

http://www.mondaq.com/canada/x/687716/Copyright/What+Can+The+Law+Do+About+Deepfake,2019-01-18.

猜你喜欢

肖像权名誉权色情
西班牙担忧色情视频毁了青少年
人文街拍马上就要违法了!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影视剧照中肖像权的界限
在微信朋友圈发文骂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关于肖像权商业利用法律问题探讨
日本“色情报复”增多
警察培训“色情侦探犬”搜寻色情信息存储设备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初探
“色情”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