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红岩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琐议
2019-10-21陈阵
陈阵
摘要:红岩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成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题材。本文首先回顾了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进而结合传播学的视角,提出利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措施,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红岩精神;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播;措施
作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惧险阻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的代名词,红岩精神诞生于山城重庆,初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同国统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產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精神风范的集中展现,是伟大民族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深沉积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精神基因和动力源泉。”
今天,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传播平台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微传播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红岩精神, 讲好红岩故事,对于增进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团结意识、奋斗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样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调动大学生学习红岩精神优良传统的积极性,塑造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一、巧用网络传播,丰富红岩精神的
宣传渠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交往形式不断推陈出新。这些网络交往形式是网民交流思想、表达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介质。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有关红岩精神教育的现状、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切实利用起来,与专业人士携手合作,设计出兼顾革命元素和时代气息的网页或者公众号,学生则可以网上打卡计分的方式进行学习。
此外,高校可以进一步运用网络手段,提高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效率。例如“网上访问”“网上聊天”“网络直播”的单双向、静动态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媒介,努力调动大学生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巧用课堂传播,优化红岩精神的
主要阵地
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抽象说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行不通的。
教师在“两课”中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手段,以讲故事的方式,密切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下的社会现实,让“两课”在坚持正面导向的同时,具有更强的时代气息;让学生感受到红岩精神入情入理,听完宣讲后真正入脑入耳,切实把红岩精神传播到广大学生中去。
三、巧用活动传播,拓宽红岩精神的
推广途径
在校园内,高校应积极发挥活动传播的优势,积极开展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比如展开思想调研活动,收集学生的思想信息;开展学习红岩精神讨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开展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如征文比赛,歌唱比赛,书法比赛,摄影比赛,主题班会,主题晚会,进一步传播红岩精神,丰富活动形式。
走出校园,高校同样能够发挥活动传播的长处,深入开展践行红岩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教育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红岩村、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革命景点,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和体验革命志士曾洒下血泪的土地;接着,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机会,选派学生代表到革命遗址参加“义务导游”,利用“ 11·27”活动为烈士敬献花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探访红岩志士家庭、发放红岩精神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努力传承红岩精神,在调研活动中逐步追忆红岩精神,努力塑造出大学生砥砺奋进、精诚团结、敢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