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知识自主生成法构建职业学校数学活力课堂案例研究

2019-10-21王琪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

王琪

摘要:活力课堂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所在,服务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活力课堂的价值诉求。活力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追求的目标,文章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为例,从教案的设计、课堂师生交流、教学反思等环节展示如何打造活力课堂。

关键词:活力课堂;等差数列前n项和;自主生成

活力课堂的“活”,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思维等多项交互、产生有效活动;“力”是只有效力。“活力”就是要求课堂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情感和思维的生成,并且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赋予数学课堂生命的活力,促进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结合,最终使学生高校掌握专业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一、案例描述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它与数学课程的函数、不等式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今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一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难点是获得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思路及公式的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应用”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亲身动手探求、体验,采用自主探究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泰姬陵相关视频,提出问题:陵寝三角形图案一共镶嵌了多少棵宝石?

(二)探究发现

教师引导1:德国数学家高斯小学时解决问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的故事引导学生回顾高斯求和算法,并提出探究问题1。

探究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1解决方法,发现高斯“首尾配对”求和算法要分“奇、偶”个项的情况分别求和。

教师引导2: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共堆放了7层,如下图所示,试求钢管的总数。

教师结合图形,取一堆同样的钢管,将其倒置排列成如下形状,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入 “倒叙相加求和法”。

探究问题2: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分组利用“倒序相加求和法”进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公式1。

探究问题3:是否可以用基本量来表示?进一步推导,得到公式2

(三)公式应用

1.“顺”用公式

例1:某长跑运动员一周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米)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这位长跑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米?

教师巡视,展示两位同学的做法,并让他们在一旁讲解。

2.“变”用公式

例2:等差数列 的前多少项和是54?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解题思路。

3.“活”用公式

分析: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中都涉及 及 ,只要先求出 及 即可。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 ,可以“知三求二”。

(四)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所学内容、知识规律以及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虽然回答不尽统一,但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二、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本节课通过构建数列前n项和的具体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式问题,讓学生能够更好得探究发现新知识。

(一)构建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本节课创设了三个具体情境:情境1是在新课导入时,提出了泰姬陵寝宝石镶嵌数目问题,该素材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引出对高斯求和算法的探讨;情境2是在回顾高斯求和算法时,引入“数学王子”高斯在10岁时解决问题的故事,使学生回忆起在之前学习中应用到高斯求和算法的情形,数学史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此问题情境的的引入为解决情境1的问题做铺垫,为进一步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打下基础;情境3是在提出“倒序相加求和法”时,引入计算钢管数目的例子,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并为“倒序相加求和法”的出现提供一个实际的模型,使得“倒序相加求和法”概念的引入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易懂,进一步为使用“倒序相加求和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做铺垫。三个情境在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层层递进,在突破教学难点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递进式的认知规律,驱动知识自然动态的生成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将教学内容递进式展开,一是探究发现公式中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二是公式应用中三个层次逐渐深入的例题设计。探究发现公式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自己探索获得新知,避免了直接介绍“倒序相加求和法”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公式应用中,通过“顺”用公式,“变”用公式、“活”用公式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的形成,逐步落实、深化、拓展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案例启示

(一)活力课堂应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终生学生已经成为共识。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必须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引入倒序相加求和法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推导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展示推导过程,而是设计问题、给予引导,层层递进,让学生自行完成公式推导。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亲身动手探求、体验,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在今后发展中用这种手段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方法。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

一堂好数学课,必须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必须是学生高度参与且有思维的实质性参与的课堂。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模型应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从而实现“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思维”的目标。

本课在引入时设置问题情境——泰姬陵寝图案宝石个数;分析此三角形图案为每一行宝石数目为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建立数学模型——求此数列前100项之和;进行模型求解——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而解决模型中问题;模型应用——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其他模型进行求解。在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过程中,自然而然融入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同时推动了知识的理解,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掌握在今后发展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方法,养成“教师教给学生寻找水的方法或给学生一杯水,使学生能找到一桶水乃至更多活水”的求知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金国等.活力课堂的目标定位是什么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03)

[2] 章建跃 陶维林.概念教学必须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平面向量的概念的教学与反思J.数学通报,2010(05)

[3] 李善良.理清核心主线,优化教学过程J.数学月刊,2011(10)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
构建有效教学活力课堂的思考
以师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初探
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思考
构建活力四射的高中语文课堂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运用兵教兵策略构建活力英语课堂研究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探索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活力课堂构成要素
小学语文营造趣味活力课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