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犊牛成活率措施
2019-10-21王艳唯
王艳唯
摘要:犊牛作为养殖场的重要基础,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成活率的高低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该文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养殖现状,分析了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犊牛成活率;影响因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41
0 引言
新生犊牛各个脏器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抵御多种应激因素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多种致病原的侵袭,引发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犊牛阶段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2类疾病。为更好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提高犊牛的成活率,需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1 养殖现状
2016-2018年连续3年对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行了养殖调查,发现该养殖场存在诸多养殖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犊牛成活率较低。2016-2018年连续3年该养殖场犊牛成活率分别维持在60%以下。犊牛出生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流行性腹泻、呼吸道疾病的爆发频率较高。每次犊牛集中出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018年年底,对该养殖场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要求养殖场严格按照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开展养殖,有效控制了犊牛多种疾病的发生,提高了成活率。
2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因素
2.1助产不规范
母牛在分娩中,如果出现难产或者人工助产不当,都会对犊牛造成影响。该养殖场在对难产母牛进行人工助产中存在粗暴的行为,母牛生殖产道存在严重的损伤,影响正常的发情和正常泌乳。另外,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清理体表粘液和口腔的粘液,导致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
2.2护理不当
犊牛出生后常会南于护理不当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另外,在犊牛出生后,如果断脐不合理,也会导致致病原从伤口侵入机体,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犊牛发病后,即便通过治疗能恢复健康,但是通常会留有很多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直至停止生长。
2.3母牛饲养管理不当
新生犊牛生长发育还不完善,但是生长速度较快,机体代谢能力较强。随着犊牛体重的增加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加。该养殖场在犊牛饲喂中,普遍存在饲喂时间、饲喂量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腹泻、便秘、肠炎等传染性疾病,危害严重时还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身体素质变差,抵抗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最终造成严重的死亡。
3措施
3.1 做好犊牛接产工作
母牛进入分娩期的前1周,应做好产房的卫生消毒工作,在母牛产前2~3d内及时转移到产房中,提高产房温度,为母牛正常分娩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通常能白主分娩的母牛人工不要十预,但如果存在明显的难产现象,需要做好人工助产工作。在人工助产前,首先应该判断胎儿的位置,根据胎儿的位置确定最佳的助产方式,在胎儿拉出过程中根据母牛的努责行为,顺着母牛的努责将胎儿快速拉出,并做好体表粘液和呼吸道的清理工作,避免引起假性死亡。如果犊牛吸入部分粘液造成呼吸困难,可轻轻拍打其胸部,促进犊牛呼吸。犊牛出生后让母牛舔舐十净牛体表上的粘液,或用消毒过的毛巾,及时擦十净牛体表上的粘液,避免热量消耗而引发感冒。犊牛出生后,如果不能白行断脐,要使用消毒过的洁净刀具,距离腹部10~12cm的位置剪断脐带,然后涂抹5%的碘酊消毒[1],最后对脐带外部进行充分的药浴后结扎。
3.2及时吃乳
犊牛出生0.5h内让其及时吃上初乳,对提高母牛的身体抵抗能力有很大帮助。新生犊牛由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还未全面发育,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多种细菌、病毒的侵袭而引发多种腹泻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在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初乳在第1次投喂中,最好不要超过犊牛体重的5%,通常投喂量控制为1.5~2kg,间隔6~9h后再进行第2次哺乳,保证24h内犊牛吃足初乳。乳汁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定温,冬春季节温度控制为37~39℃,酸度控制为40~50iTi01/L[2]。一定酸度的初乳能刺激牛胃肠道黏膜分泌消化液,增强胃肠道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生长。
3.3强化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1周后,应逐步过渡到常乳饲喂。犊牛哺乳期通常为2~3个月,在犊牛出生的前1个月主要投喂常乳,投喂量约为犊牛体重的10%,每天投喂3~4次。生长到2-3月龄后,逐步增加饲草饲料的投喂量,降低常乳的饲喂量。进入3月龄后,每天饲喂1次,直至成功断奶。在常乳饲喂阶段,虽然常乳能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并且乳汁中95%以上的营养物质可消化吸收,但由于常乳中铁元素、维生素的含量相对较少,能量较低,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在植物性饲料投喂中,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使牛的消化器官有一定的适应期,这样能提高犊牛的精饲料、粗饲料的适应性,为早期断奶奠定坚实基础。当犊牛连续3d精饲料的采集量在1kg以上就可以进行断奶。犊牛断奶后,为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应该保证日粮中的能量合理,蛋白质优异,容易消化吸收,且应该向犊牛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做好饮水槽的消毒工作。冬春季节应该保证饮用水温度在37~40℃[3]。
3.4疫病防控
由于犊牛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在养殖中某些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因此,需要做好犊牛疫病的防控工作。在日常养殖中应密切监察犊牛的采食、精神状态、粪便情况,发现粪便变稀,要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于某些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应该将其单独隔离养殖,并将病情上报专业兽医,由兽医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明确致病原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在整个养殖阶段应该重点做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流行性病毒等疾病的防控。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在饲料饮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提高犊牛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还应该重点做好多种疫苗的免疫接种,保证犊牛抗体水平达标。
4结束语
犊牛生产是整个牛养殖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因此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注重提高牛群的身体免疫能力,防范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为犊牛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成,娄媛媛,史远刚.乳用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醫科技信息,2005 (1):68.
[2]乔兴勇,李爱国.喂乳方法对犊牛生长健康的影响[J].河北畜牧兽医,2004(9):90.
[3]张兆顺,鲁建民.乳用犊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J].畜禽业,20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