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讨
2019-10-21邓金财
邓金财
◆摘 要: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作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个人素养中的语文素养,包含其语文相关能力、语言积累量、语文相关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因此,农村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农村中的特有教学资源,以弥补教学资源匮乏的缺点,最大程度缩小农村和城市中的教学资源差别,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策略探讨
占据小学教育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不但有着对学生思想的启蒙作用,更是学生能够学好其余科目的前提条件。社会不断更新的同时,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素养作为学生语文中的重要体现,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的质量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生活中的独特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生活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素养的含义
对于个体来讲,语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多方面:其语文相关能力、语言积累量、语文相关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中的内容等级从低到高、简易到复杂一共分为六个层面:①必备的知识内容;②语言知识的累积量;③掌握熟练地技能;④优良的学习方式;⑤自身的文化内涵;⑥适宜的言行举止。
当今时代的互联网媒体层出不穷,因此大家常将语文素养挂在嘴边,然而语文素养不单单包含在语文课程中,语文素养与众多的课程和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素养是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凝集出来的,又不断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加以学习的各方面中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会对精神起到净化的作用。所以,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必定是语文素养,然而由于语文素养的涵盖范围较广,难度较大,想要切实解决语文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工作仍然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
首先,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特别是部分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当时社会情况导致普遍学历较低,无法与当今时代的教师相媲美。其次,由于农村的思想较为保守,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因而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驻足于传统的观念中。教书育人的理念无法贴合时代标准,无法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教师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忽视学生的培养需求,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全方面的语文素养培养。
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资源分为课程中教学资源和课外资源。例如:书本教材、影片、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会活动、展览馆、各式各样的广告牌等。新课改重点强调学校以活动教学的方式作为教学模式,从课堂走向生活中。学生在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发展自身的情感、态度、知识内容和技能,通过生活中的环境氛围进行语文学习,并将其应用在语文中去。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每周固定展开一次课外书籍的阅读交流活动。
比如,教师讲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课文时,可以选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同学们展开辩论,相似的有关文章等等,让学生通过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描写手法,积累自身的语文修辞手法。多种模式开展活动,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能不断对同学进行鼓励,树立其信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办相关手抄报。学生开办手抄报的时候,需要不断收集资料。学生需要进行观察、调查、访问等手段。通过这些收集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处理能力和运用相关媒介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语言表达技能,同时结合书籍内容进行实践感悟的过程。
(二)展开自身的思维想象,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的使用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需要结合地域的区别、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教师对待课程资源应有正确的认知,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活动时,进行科技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作品中的众多技能。
四、走入家庭生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其所在的环境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产生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自然生活中,领略不同的教学资源。
1.根据学生家庭的教学资源,让学习和生活达到完美结合。学生在农村出生并生长,对于生活中的农作物十分熟悉,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自然有着深刻的印象,这是城市中的学生所缺少的生活体验。
2.根据学生的独特经历,更好的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切身体会。农村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均有着不同劳动的经验,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和加以利用。比如,《挑山工》课程教授时,城市中的孩子很难对挑山工产生理解,然而,农村中的孩子需要做各种不同的农活,教师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展开演讲,不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培养中,学生通过逐渐渗透的熏陶中,能够进行终身性的全面发展。
五、充分利用農村资源,利用资源进行教学
(一)深入农村生活中的环境,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农村生活中的孩子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还能看到房子墙壁上的小广告等。对于教师来讲,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相关知识内容,积累成语词汇量等。
农村学生从小接触自然世界,因而对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青山绿水、袅袅炊烟都是美好的生活迹象。农村生活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真、善、美,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田园文化。
生活和语文二者紧密相连。诗人流传至今的千古之作,或许只是当时的泄愤而为。近现代的优秀散文大多也包含着民族奋起的思想,而现代的作品则流露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因此,可以理解为语文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个人的语文素养是从生活感悟不断积累组成的。
(二)在民俗乡情中进行感悟
农村生活中有着众多的风俗习惯,学生以此进行课外资源的收集,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比如,“端午赛龙舟”、“清明扫墓”、“腊八粥、腊八蒜”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件均带着农村的风土人情,汇聚了中国浓重的情感特色。传统节日到地区特有节日,无一不汇聚着浓浓的亲情以及农村生活中蕴含的独特文化。
(三)发挥农村潜在优势
农村学校的学校设施通常较为落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所以,灵活的应用教学道具让学生变成知识的探索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专心的投入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附近有着独特的田园景色,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些均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庞大的资源库。比如,教师讲到有关动植物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中,观察花草树木的特点,寻找书本中描写的动植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实践,对动植物的特征、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喜欢观察新鲜事物,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侧面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采集相应的植物进行标本的制作,通过制作相应的标本,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教学,将劣势转变为优势,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融入到生活中,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总结相关知识内容和生活感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各种观念,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六、结束语
简而言之,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鼓励学生主动开口;充分结合生活环境,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斷研讨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够在农村有限的条件下,对生活中的资源达到最大利用度,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式锦,李海英.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好家长,2017(49):186-186.
[2]杨幼萍.以生活涵养语文,用语文化育生活——谈“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生成[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31(04):34-37.
[3]刘红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J].中华少年,2017(35):46-46.
[4]吴永国.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浅析[J].学周刊,2018,No.375(27):63-64.
[5]李海英,王式锦.浅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J].好家长,2017(56):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