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消化道传染病鉴别与防治

2019-10-21王杰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其不仅满足人们口腹之欲,也缓解了广大人口的粮食供应压力。生猪养殖中容易发生疾病,影响养殖效益。该文对常见的猪消化道传染病特征进行论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鉴别与防治;消化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36

0 引言

在生猪养殖中极易引发消化道传染疾病,尤其是仔猪。因此,养殖户及相关防治人员要清楚掌握该类疾病的特征,及时发现并救治,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痢疾、黄痢、百痢以及副伤寒等,针对不同病原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1 病猪特征

1.1 外观

发生黄痢时,仔猪排泄物通常呈黄色稀糊状;发生白痢时,仔猪排泄物呈白色稀糊状;发生红痢时,仔猪排泄物呈红色稀黏状;发生副伤寒时,仔猪排泄物呈较稀的坏死组织纤维状;发生痢疾时,仔猪排泄物带血且呈粘液性;发生腹泻或胃肠炎时排泄物呈黄色或灰色,且呈水状;发生轮状病时排泄物呈黄白暗黑的糊状或水状。

1.2 特征

1.2.1 黄痢

仔猪刚出生3d内易发生黄痢,并且该类病毒属于急性病毒,很容易引发,相应病死率也比较高。在母猪产仔的季节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呈地方流行性,很少发生呕吐。

1.2.2 白痢

在仔猪刚出生10~20d内易引发该病,具有地方流行性,不太受季节影响。具有中等发病率,不易引发死亡。发病中病猪不表现呕吐,粪便呈白色糊状,属于亚急性或急性病。

1.2.3 红痢

在仔猪刚出生3d内易发生该类病,在出生1周后很少发生。该类病发病率不定,具有地方流行性,一旦患病极易导致死亡。发病过程中,偶尔发生呕吐现象,粪便呈红色黏状,属于急性或最急性疾病。

1.2.4 副伤寒

1-4月龄仔猪易发生副伤寒,其不具备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表现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遇到其他应激因素时可能会进一步促进该类疾病病发。

1.2.5 痢疾

2-4月龄仔猪易发生痢疾,不具备明显的季节性,一旦发病会持续很长时间且易复发,同时其传播速度也比较缓慢。虽然该类病容易发生,但死亡率低,发病时病猪体温正常,粪便中会伴有血液及胶冻状粘液。

1.2.6 传染性胃肠炎

该类疾病在各年龄段生猪均会发生,成年猪很少发生死亡而小猪较易死亡。其通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并且发病率很高,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在刚发病时,病猪会发生呕吐现象,迅速消瘦,并伴有脱水现象,粪便呈黄色或灰色的稀状,在短时间内病猪均可康复。

1.2.7 流行性腹泻

该类疾病与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该类疾病病死率更低,同时传播速度较传染性肠胃炎更慢。

1.2.8 轮状病毒病

刚出生1~8周内的仔猪易发生轮状病毒病。呈现季节性,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具有较高发病率,但不易死亡。发病表现的病症跟传染性胃肠炎大致相同,只是更加缓和,排除的粪便呈灰暗色或黄白色的糊状或水状。

2 防治措施

2.1 治疗方式

在染病生猪中如有腹泻脱水情况,应立即为其补液,避免发生因严重脱水造成死亡。这里为其补液主要是为补充电解质,平衡病猪体内的酸碱值,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在补液时可采取静脉注射或口服方式。口服液配方:50g氟苯尼考粉、20g葡萄糖、35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以及15g氯化钾,将其投入1L水中,搅拌均匀,每小时口服5次,每头猪仔每次喂药5mL,直至病猪痊愈。如果不适用口服方式也可腹腔补液或静脉输液,5%浓度的碳酸氢钠、5%浓度的葡萄糖以及生理盐水[1]。如果生猪因细菌感染生病,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治疗,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磺胺脒等,使用方法可注射或口服。在轮状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以及流行性腹泻中可使用诺氟沙星、氟苯尼考以及庆大霉素等,以阻止感染恶化,降低死亡率。

2.2 预防方式

(1)保障怀孕母猪饲养条件。该项工作在母猪妊娠前期需要开展,是提高猪仔抗病能力以及体重的保障。在妊娠0~30h内,确保每只母猪喂食量在1.8~2kg;30h后每只猪喂食2~2.2kg,分2次喂食;90~95h时,根据母猪体重增加喂食量,每只猪控制在3~3.5kg。母猪居住环境同样需要严格保障,温度控制为15~22℃,湿度为50%~80%。产前1周为母猪喂食哺乳饲料,防止腹内压力过大,发生产后厌食或难产。在产前2~3h内应适当减少喂料,产期当天不喂食,产后开始少量喂食,7h后正常喂食。

(2)做好免疫。对生猪进行免疫主要是从疫苗和日常防护2方面开展,在母猪产前30h,要对其进行第1次仔猪红痢免疫,同时完成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免疫;产前28h对仔猪进行第1次白痢和黄痢免疫;产前15h进行第2次仔猪红痢免疫;产前14h进行第2次仔猪黄痢及白痢的免疫;仔猪断奶前14h进行猪水肿病的免疫;断奶后进行副伤寒免疫[2]。

(3)围产期护理。围产期指的是母猪产前、产后15h这段时间。怀孕后期,由于生理原因,母猪极易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做好这段时间猪舍的消毒打扫,避免细菌的滋生。要保持产房内干燥通风,在产前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消毒时可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醛熏蒸方式,对带菌猪进行消毒时必须使用毒性低的药物,如百毒杀在使用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或经专业人士指导。

(4)做好接生工作。在仔猪生产出来后要将脐带及时剪断,该过程要使用碘酊消毒,避免发生感染;在擦拭仔猪粘附在身上的粘液时要使用消毒毛巾,对将要喂食的母猪后臀部、腹部以及乳房使用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避免吃奶时仔猪发生感染;产后母猪阴部也要进行消毒,避免感染[3]。

(5)仔猪管理。对出生2~3h的仔猪要及时进行补铁,同时由于刚出生的仔猪会经常口渴,所以要备好日常饮用的清水。刚生下来的仔猪尽量喂食饲料,以此锻炼其消化能力,避免到处啃食感染细菌。在出生5~7h后开始增加喂食量,尽量少给勤添,保证每天6~8次,让其自由舔食。在喂食刚断奶5~7h仔猪时,要喂到八成饱,控制好食量,当仔猪适应后再加量。

(6)做好保温。对于出生1~3d的仔猪要保证圈内温度达到30~35℃,4~7日龄的保证27~30℃,8~30d的保证22~26℃。保温工具可使用保温灯或保温箱,关好猪舍门窗。在天冷时尽量不要使用凉水清洗猪圈。温度过高时要使用相应方法降温。

3 结束语

生猪消化道传染病属于常见病,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广大养殖户在养殖中要注意对病症的鉴别,有针对性的开展救治。同时,日常防治也极为重要,要掌握防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尤其是仔猪以及刚生产后的母猪,以保障生猪生命健康及养殖户的财产。

参考文献

[1]宝音贺喜格.猪常见消化道症状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4):115-116.

[2]周瑞榮.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39):111-113.

[3]肖子山.浅析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2017(18):117-118.

作者简介:王杰(1972),女,大专,动物检疫员(技师)长期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及规模养殖场生猪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
宣威市海岱镇生猪养殖的生态环保途径初探
分析常见几种猪病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浅谈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石阡:签约6亿元“生猪养殖”合作协议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场的经营管理数学模型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条件下的适度生猪养殖规模的研究
恩施州生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