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21田发科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满意率手术室护理

田发科

【摘  要】目的: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手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本次护理中差错和纠纷发生率为(1/20)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护理中的差错和纠纷发生率(4/20)20.0%;观察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可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标识;护理质量;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09-01

手术室是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手术任务复杂,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比较高。为降低手术治疗中的失误率,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可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管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22岁~60岁之间,平均(23.7±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21岁~55岁之间,平均(21.3±3.7)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准备手术器械,对麻醉药物进行检查,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检查管理,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管理措施。(1)患者信息标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等。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为患者佩戴记录有详细的基本资料的手环,护理人员在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时,可及时确认患者基本信息[1]。(2)药物不良反应标识。有些患者对于有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对此,需要对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做好标识,便于医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3)输液、引流管标识。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输液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对不同管道、置管时间等做好标识,同时,对于患者的动脉、静脉等,也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做好标记。(4)药物标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应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的应用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对此,护理人员对于不同药物可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分类和标识[2]。(5)手术器械设备标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器械设备,对此,在手术操作前,需要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各类器械设备正常的使用功能。(6)警示标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手术环境,对此,可在手术室中做好警示标识,避免在手术操作中,家属或者其他人员对手术过程造成干扰[3]。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对于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总分100分,如果评分结果在90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如果评分在60分~90分之间,则为较为满意;如果评分在60分以内,则为不满意。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本次护理中差错和纠纷发生率为(1/20)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护理中的差错和纠纷发生率(4/20)20.0%。

2.2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率统计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

3 讨论

手术室设备复杂,药品种类较多,并且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可采用护理标识,护理标识是一种具有提示以及警示作用的标识,同时设置不同颜色、不同文字的警示标识,能够为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起到提示作用,降低风险发生率。

本文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本次护理中差错和纠纷发生率为(1/20)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护理中的差错和纠纷发生率(4/20)20.0%;观察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中,可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6, 18(4):411-412.

[2]   蒋劲林.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评价[J].中国校医,2016,30(5):395- 395.

[3]   王许平.手术室护理标识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402.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满意率手术室护理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