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性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2019-10-21邹秀兰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

邹秀兰

【摘  要】目的:对严重创伤性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分析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的严重创伤性患者有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有30例,接受大量输血,为研究组;一组有30例,接受少量输血,为对照组,对两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性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要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患者各项指标正常。

【关键词】大量输血;严重创伤性;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82-01

大多数临床救治的严重创伤性患者都具有比较大的失血量,没有对其进行输血治疗会引起患者失血量过多出现休克的情况,从而引发死亡。患者失血过多时,其体内红细胞数量会减少,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情况,因此需要接受及时的输血治疗【1】,但是輸血治疗中的输血量会对患者治疗情况造成直接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本研究特针对我院严重创伤性患者采取大量输血展开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严重创伤性患者有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进行,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研究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20岁至55岁之间,年龄中值为(35.7±3.5)岁;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均在20岁至6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36.8±3.2)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输血量在220ml至1100ml之间,平均输血量为(430.21±41.25)ml;研究组输血量在3300ml至8100ml之间,平均输血量为(5200.00±510.05)ml。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性的吸氧治疗,采取心电监护措施,进行合理静脉通道建立,实施配血和输血措施,对患者血容量进行控制,对两组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监测,血小板计数采用PENTRA DX NEXUS血液分析仪;RAC-18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1.3观察指标【2】

对两组血小板计数和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为计量资料,进行X±S检验,t检验,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血小板计数

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为(226.46±59.72)×109/L;研究组血小板计数为(86.33±53.14)×109/L。研究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t=23.508,p=0.001。

2.2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

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为(4.73±0.85)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2.22±0.22)s、凝血酶时间为(13.22±0.55)s、凝血酶原时间为(14.22±0.86)s;研究组:纤维蛋白原为(5.59±0.28)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0.22±1.13)s、凝血酶时间为(20.24±0.87)s、凝血酶原时间为(13.25±0.52)s研究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01,0.001,0.001,0.001,t=8.637,9.834,10.371,11.734。

3 讨论

大多数存在严重创伤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危急,具有突发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治疗难度。现阶段,临床对该类患者于尚未完全控制输血前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输血治疗,但是输血时选取的输血量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凝血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需要控制患者的血液输注量。

严重创伤患者需要较多的输血量,其体内凝血因子会降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患者血管中的转移组织间液也会将凝血因子稀释,血小板会朝输血位置聚集,从而会加快消耗血小板【3】。患者在输血期间会对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进行消化,从而会将机体凝血系统激活,从而会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形成血管内部微血栓,此时则对输血量进行提升,对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活化进行提升。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出现延迟的情况,会使患者在进行大量输血之后出现低温的情况,进行无氧代谢还会产生过多的乳酸,会出现酸中毒以及低钙血症的情况。在进行大量输血时还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容易出现酸中毒和低温的现象,严重状态下会出现休克、血液凝滞等情况,在消耗促凝物质和凝血因子时还会对纤溶系统进行有效激活,大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会产生,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4】

本研究对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严重创伤性患者展开分析,血小板虽然降低,但是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因此对于严重创伤性患者可以采取大量输血措施,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增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血浆适量加热,有利于为患者进行适量血小板的补充,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随时监测,确保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出现异常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提高患者救治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妍杰.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影响的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59-60.

[2]      冯颖颖.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性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06):623-626.

[3]      盛智伟.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7):33-34.

[4]      曲亚飞.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71-72.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