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
2019-10-21蔡宁
蔡宁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12例体检者,抗凝后实施离心处理。记录1h检测与存放8h、16h、24h、48h与72h的APTT与PT指标情况。结果: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P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APT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建议不要超过48h及时进行检查,不然对血凝中的APTT与PT指标会产生影响,降低诊断准确率,影响预后效果。
【关键词】存放时间;血液标本;血凝;PT;APTT;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69-01
血液检查是医院众多检查项目最基础的一项,当机体出现部分疾病后,血液中相关指标会发生变化,医师根据指标情况可分析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疾病类型。血液检查对治疗方案的治疗非常重要。但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因此,本文针对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的APTT与PT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12例体检者,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5至76岁,平均年龄(53.54±1.45)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签订参加此次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听力障碍;②语言障碍;③精神系统疾病;④对药物过敏者;⑤残疾者。
1.3 方法
对血液标本根据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进行混合,实施离心处理,把血液标本处理1h内实施检测所得结果为参照组,把血液标本放置到冰箱中存放8h、16h、24h、48h与72h的APTT与PT指标情况做好记录。
1.4观察指标
分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与血凝中的APTT与PT检测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短PT指标检测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P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短APTT指标检测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APT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检验可以检测出患者血液中相关指标变化,临床价值高。而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影响医师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和治疗。特别是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2]。
PT就是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属于凝血系统中敏感筛选试验,可将机体中外源性凝血情况反映出来。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会受到女性服用避孕药、老年患者血栓栓塞疾病等原因[3]。针对缺乏凝血因子,特别是凝血因子Ⅱ、因子Ⅴ、因子X以及因子Ⅶ患者于机体缺少纤维蛋白原患者均可引发凝血酶时间延长[3]。凝血酶原时间对切口的愈合不佳患者进行检测非常重要。
APTT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过程就是:在37°C的温度,用白陶土将Ⅻ激活,用部分凝血活酶替换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的辅助下,记录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4],也就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也是应用率最高的筛选试验[5]。
通过此次研究中可发现: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P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PT结果相比较,差距大。血液标本存放8h与血液标本在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小;血液标本存放16h、24h、48h与72h的APTT检测结果同1h内检测的APTT结果相比较,差距大。表明:及时将血液标本进行送检,所得结果更加精准,可为医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随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所得数据精确度逐渐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易诱发护患矛盾。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建议不要超过48h及时进行检查,不然对血凝中的APTT与PT指标会产生影响,降低诊断准确率,影响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山,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程「M].3版.南京: 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6:1
[2] 丛玉隆,张海明,任群珍.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一标本采集及控制 [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21(1):51一54.
[3] 黄建良.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J].大家健康旬刊 ,2014,30(8):24-25.
[4] 高学祥.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 PT、APTT 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144.
[5] 梁栋.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影响浅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