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时空观念”论历史教学
2019-10-21王娅楠
摘 要: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需要归纳经验教训,反复推敲探究,从而创新历史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教学现状;培养方式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一点感悟。
徐蓝主编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书中,指出了时空观念的内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将这一素养的培养和水平层级划分为4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想必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已经非常熟悉。然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基础并不是很好,不少同学还停留在水平1这个层次,很多学生的时空观都比较淡薄,不知道同一地区按时间排序所发生的不同事件,也不明白不同地区同时有哪些事情发生。而时空观的淡薄并不完全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客观来讲,我们现在的高中课本并不是采用编年体,而是按专题进行排版的,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部分,将同一时间同一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按照这三个模块分别放到三本书中,很难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时间观。从空间角度来说,虽然有些学生手中有历史地图册,但是课堂上用到历史地图册的教师少之又少。
一、学生现有“时空观念”把握的现状
1.“以古揣今”。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往往受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以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不能将历史事件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如:在引导学生评价“分封制”时,不少学生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实际上,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在当时来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2.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时间概念即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有指年代的时间概念和指逻辑的时间概念之分。比如1840年,在年代的时间概念指鸦片战争,同时是逻辑时间概念,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只有把年代和逻辑的时间概念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时间概念。然而,一些学生张冠李戴,混淆颠倒,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3.學生对空间概念把握不准。空间概念指历史发展的横向规律,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地理条件、环境、位置及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场所,还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整体系统。如在讲授工业革命时,可引导学生以空间为基础,从政治前提、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构建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整体系统,但一些学生辨别不清,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搭建历史知识的空间网络。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时空观念”的培养经验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我对这一目标培养的理解。
1.对学生时间思维的培养
(1)牢记历史事件时间节点。我们上课前会把每一课的重要时间节点写在版书上,让学生进行基础的牢记,并反复抽查,加强记忆。
(2)多种方式渗透时间观。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时间观,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经济史相关的内容,也会经常提到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历史事件。如果是在高三复习课上,会按时间顺序来梳理。我们也会将历史知识以图示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会让学生根据历史知识绘制折线图,以加强对这一内容的深刻理解。
(3)以历史事件串联关键时间节点。例如通过口诀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我们在讲十月革命时,通过组里老师编的一个口诀,“二月革命倒沙皇……十月革命现曙光”,让学生容易地记住时间线索,也记住了关键的事件,对十月革命有了整体把握。
2.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
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册或者看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课本中也有一些地形图、示意图,也很有助于学生来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记住空间方位。我们在讲新航路开辟时,既用了“迪哥达麦”的简单时序记忆,也用了“葡东西西”这样的方位记忆,从而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还要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例如,中国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间段,但为什么一个地区是民主制度,一个地区却逐渐走向了专制?这样的比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3.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纵横”的理解
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基于历史事件时间、空间的比较和联系,在“纵”中找规律,在“横”中寻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完整的历史概念体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年表将重大历史事件的纵向发展呈现出来,也展现了横向之间的联系,利用好年表,拓展年表的功用,是学习好历史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特别是“时空观念”素养,历史科目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这也就要求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不断去琢磨教学设计、研究如何在一堂课中立好意,如何巧妙渗透这一观念,最终使学生建立自己的时空观念并能够做出历史解释,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历史教师的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沉淀,超越经验,实现历史教学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梦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研究[D]. 青岛大学,2018.
[2] 徐蓝.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 人民教育,2018(8):44-52.
作者简介:
王娅楠,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学二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史,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