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案例

2019-10-21李升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错位富人穷人

李升阳

一、设计背景

1.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这一目标本人认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期,高中生正好处于这一关键年龄段,作为数学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对新课加以巩固理解。在生生、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对弱势学生更多的关心。

2.教材分析:在《数列》本章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节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不仅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的顺延,而且还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求解一类混合数列前n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结构和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平行结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以进行类比,拓展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它是从大量现实和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備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炼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引例:“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启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然后解决问题。]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回答:穷人向富人借了多少钱?

学生回答: (万元)

提出问题1:穷人应向富人还多少钱?

引导学生写出穷人应向富人还的钱数:

提出问题2: 究竟等于多少呢?

有些学生回答用计算器来求。(老师肯定学生的做法,但学生发现比较难求)

提出问题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提出问题4: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边同乘以2,得到另一式:

[利用幻灯片展示]

……………(1)

若用公比2乘以上面等式的两边,得到

………………(2).

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

提出问题5: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 ,通过计算器求得 (万元)>465(万元),穷人吃大亏了)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到这种方法的神奇]

这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错位相减法,并提出问题6: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错位相减法求此题的过程,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7: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课堂,发现有典型解法的,叫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模仿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4.分析比较,开拓思维

将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可能有如下几种方法:

[利用幻灯片展示]

学生A:

(1)-(2)有

[大部分学生是上面的的推导方法,还有各别学生用了下面的方法]

学生B:

学生C:

5.归纳提炼,构建新知

提出问题8:由 得Sn=a,对不对?这里的 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 为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 ?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提出问题9:

学生归纳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教师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公式的推导的方法,同时抓住机会或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了组织者、推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却是实实在在的主体活动者,成为发现者、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案例反思:

本案例立足课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特别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猜你喜欢

错位富人穷人
渐富人群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想象与救助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角色错位
睡觉的“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