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

2019-10-21何朝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何朝阳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从多个角度概括了数学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对学生起到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数学教育多个方向的教学目标。如今,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探讨的话题,本文借机解释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小学数学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

引言:

学习数学能够使人的逻辑思维进一步增强,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思维的严密性,这一切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其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多角度落实教育目标,每一项都需要教师设定精准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维度,具体又指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等[1]。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包含了数学所有的特征,只要在设计教学中将以上特征充分体现,就能够达到强化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具体来说,笔者有以下建议: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1.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学会做数学题,而是要教给学生解题的一般方法,让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数学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中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做数学题的点点滴滴领悟才能形成[2]。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认识数字时,对于数字10~19的引入,我就直接地提出问题:“同学们,10以内的数字我们可以通过数十个手指头来认识,那10以外的数字我们怎么来认识呢?”激趣的同时,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手指头数不过来了怎么办?那数字又是怎么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其中“手指头”的说法体现了一种对应思想:手指头数对应客观事物的数量。接着,我在讲解10~19这些数字时,就与学生一起操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0,然后在后面依次增加1根小棒,有规律地合成得到所要学习的数字。这样我就既注意了揭示知识的发现、生成过程,又体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过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猜想、归纳形成结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方式,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知识和其中蕴涵的思想,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实践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根本作用的体现。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都被一种思想束缚着,那就是学习是为了应试,从这一目标出发,教与学的内容都过于理论化,数学的工具性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无价值、无意义的。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将理论性的知识点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相结合,回归数学的原味。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接着我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这时我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就在此时揭示课题:“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3.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能够利用数学语言去表达,将一些生活性的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这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体現。数学又是一种工具,它能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并对变化的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将现有资料、数据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交流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会使用数学进行交流。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领域很广,教师注意精选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数学内容,例如估算、统计、概率、计算机的应用,以及与经济生活、信息技术等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数学知识,并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3]。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甚至毫无这种意识,更不用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只要巧妙地设计,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这时小组中讨论开了,怎样求出一个圆形的周长呢?通过小组成员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的量、想、围、滚等,最终统一思想:可以用线围一围或滚一滚等方法求出周长。这样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把同伴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共有成果,而且可以在“交流合作、争议、总结、反思”等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值得广大教师付出终身的热情和精力去探索。教学理论在改变,教学目标在提升,因此没有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变动灵活地调整。因此,未来的探索之路还很长,我们要携手前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整合多种手段培养出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琼.基于数学与实践的关系深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132.

[2]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52-153.

[3]徐惠玉.小学三年级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3):11+13.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