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创新探究

2019-10-21杨脉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存在问题

杨脉

摘   要:新时期以来,國家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农产品作为居民物质生活的重要支点,其安全指数对于居民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2001年起,我国农业农村部开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试点工作,经过了数年探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例行监测制度。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中在抽检样本、禁用药物参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实践总结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存在问题;方法;创新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150-01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志码: A

蔬菜、水果、茶叶、畜禽和水产等农业产品是我国居民健康、富足生活的重要保证。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最初的“吃饱” “吃好”走向更为高级的“吃得健康” “吃得安全”。农产品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在倒逼农产品的安全监测改革[1]。从2001年起,我国农业农村部开始在京、津、沪、深4个城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试点工作,经过了数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例行监测制度,并将这一例行监测的结果作为评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决策依据。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例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如抽样方法不合理、监测指标不足等,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例行监测中抽样不合理

当前,我国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例行监测中采用的是抽检方式。在例行监测城市的确定中,采用的是省会城市固定,另外两个地级市一年内固定的方式,以此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抽检方式的覆盖率不足,导致后期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足。同时,另外两个地级市一年内固定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例监的漏洞相对较大[2]。

1.2   对“三前”的检测力度不足

自2010年例监工作开展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例监的力度。而在对2018农产品例监工作的分析中发现,对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等“三前”的关注力度不够,总体的抽样比重值占抽样总数的32.5%。这一监测结果不利于对源头产品生产状况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如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超标等问题的居高不下。

1.3   禁用药品目录滞后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中违禁药品的使用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部分不法农产品生产者为获得较好的生产收益,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违禁药物,且使用的药物越来越“隐蔽”,这就对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对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五大类老百姓日常消费量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的重点监测过程中,主要是以禁用药物参数为指标来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测的结果易受禁用药物参数的影响,部分未列入禁用药物参数的违禁添加剂等被漏检[3]。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的创新途径

2.1   完善随机抽样

可在省会城市固定,另外两个地级市一年内固定方式这一例监方式上进行改良,变为省会城市固定、另外两个地级市每季度随机确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例监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推行的过程中,可要求被抽检地增加抽出的农产品基地数量,且在抽检过程中由抽检人员随机选取,从而有效提高例行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2   加大“三前”检测比例

在例监工作中应加大对种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及产地运输车、暂养池、屠宰场等“三前”源头的覆盖,这一比例应从30%左右提升至50%。这一改变将使得例监结果有利于对农民生产的指导及区域农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导向的改变。

2.3   更新禁用药品参数

例行监测的主管部门,应不断提高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禁用兽药参数,从而确保对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检测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例行监测也应前瞻性地根据监测现状,更新检测设备和提高检测技术,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禁用兽药检测的形势,从而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提供硬件和人才的保障。

2.4   加快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工作中,应创新检测平台应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建设。并依托这一追溯体系,完成对区域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预警和责任倒追。而这一体系的建设也有待于国家在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的同时,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地明确追溯要求,健全管理规则。与此同时,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县级质量监测的站点,作为例行监测的重要补充,从而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常态化推进提供支点。

3   小结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建设也相对完备,基本可以满足安全监测和例行监测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监测管理部门通过异地抽检制度、复检制度、能力验证制度、会商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和跟进开展检打联动制度的实施,有利地推动了例监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而在体系实施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例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通过完善随机抽样、加大“三前”比例及更新禁用药目录等创新方法的实施,提升检测覆盖率,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从而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评估和各级政府部门监管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1 ] 张碧玲.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分析[J].新丝路,2015(15).

[ 2 ] 李莉.刍议如何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7(6).

[ 3 ] 努尔孜汉·哈里要拉.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重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

(收稿日期:2019-09-05)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存在问题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