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9-10-21肖涛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产业猕猴桃问题

肖涛

摘   要: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关键词: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118-01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志码: A

1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市周至县位于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襟山带河,全县辖20个镇、264个行政村;总面积2 974 km2,耕地面积6万hm2,其中可灌溉面积3.5万hm2;总人口6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周至县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源充沛,县域内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种植猕猴桃,素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经过两次野生猕猴桃资源普查和人工选育,科技人员选育出秦美、哑特等猕猴桃优良品种,也引进了海沃德、黄金果、红阳等品种。10多年来,周至县始终坚持农业兴县,确立了猕猴桃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地位。现在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2.8万hm2,年产鲜果52万t,全县从事猕猴桃种、贮、加工、销的农民已达5万户14万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县猕猴桃贮藏冷库1 133座,总库容量达9.4万t,猕猴桃深加工企业33家,初步形成了产、销、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2   周至县猕猴桃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水平低,果品质量差

周至县虽然制定了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但果农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栽培的意识以及有效的指导,在管护阶段,部分果农未按技术要求严格进行培肥、定型、修剪管理,造成树势衰弱。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导致植株形成“细弱树”,单产水平不高,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部分果农盲目追求产量,忽视果品质量,在果实生长期间蘸用膨大剂,使猕猴桃不仅果型漂亮,且个头也比原来大,但成熟后的猕猴桃口感、品质却大幅下降,贮藏期也由两个月缩短到十几天[1]。加之果农为了提高价钱,采用早采早卖的方式,果商收购时注重价格,忽视质量,果品分级不严,大量残次果上市或入库,贮藏过程中大量使用保鲜剂,影响了猕猴桃的口感、品质,这对于周至县猕猴桃的发展无疑是危险的。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病害严重

周至县猕猴桃虽然种植面积大,但多是20世纪80~90年代栽种的秦美,品种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秦美占到种植面积的50%以上,而且随着猕猴桃种植时间的延长,促使猕猴桃溃疡病高发,且很难防治,被果农称为“猕猴桃癌症”。虽然随着近年来猕猴桃栽培技术的提高,果农也琢磨出一些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潰疡病依然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最大威胁。由于种植品种的单一,猕猴桃树树龄大多相近,盛果期同时出现,容易造成果实集中上市,给销售、贮存、加工造成不小的压力,造成猕猴桃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果农增产不增收,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

2.3   深加工能力不够,原产品大多是鲜果售卖

猕猴桃深加工目前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大多以鲜果形式出售,果农过分依赖鲜果市场,市场脱销,果农就会受益;市场疲软,果农就会受损。而且猕猴桃加工技术工艺落后、规模较小,未能有效地延长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周至县有果品包装企业17家,物流信息服务部36家,猕猴桃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量10万t,仅占总产量的21.7%。在深加工方面局限于果汁、果脯、果干,像猕猴桃果奶、果冻、果籽油等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3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策略

3.1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提升猕猴桃产品质量

全面加强对果农标准化技术管理的技术指导,以提高猕猴桃的产品质量为中心,结合“西安市万亩绿色猕猴桃园”工程,按照“单枝上架、定量挂果、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四大猕猴桃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猕猴桃管理生产水平,促进猕猴桃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深入田间地头,对果农进行科学培肥、定型、修剪技术指导,提高果树挂果率和单产率。按照国家与地方相关标准及要求,加强猕猴桃产地环境检测、产品安全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把住猕猴桃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不合格农药、化肥和膨大剂的使用。指导果农严格对照规范化的生产标准,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及时防治病虫害。在采果期严格遵守猕猴桃生长周期规律,待果实完全成熟后再去采摘,禁止果农为了提早抢占市场获取经济利益,而提前采摘,影响果实品质和口感。

3.2   合理搭配品种布局,防治病虫害

目前,周至县栽培的品种还是以秦美、哑特为主,搭配有徐香、海沃德、华优,其中秦美种植面积超过50%。秦美是周至的老牌品种,在周至县种植历史悠久,很多农户都有种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猕猴桃的口感及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秦美已无法为现代人接受。今后应逐步减少秦美的种植面积,引进一些新、优品种。

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坚持政府宏观指导、科技部门严格把关的原则,严格按照新品种引进试验方法,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种植,统筹考虑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不能片面追求新、特[2]。对于老果园的秦美,引导果农采取高接换头(即将需换树的枝头截断,在上面嫁接优良品种的接穗)对品种进行更新,在原品种秦美的基础上嫁接海沃德来适应市场。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发展新品种,选育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在选育优良品种时,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成熟期,使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避免同时上市,造成严重的同类堆积。同时,选育优良、抗病的新品种,着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综合防控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到最低阈值。保持果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解决好农药、肥料、果袋等投入品监管,坚决禁用膨大剂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3.3   提高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推进猕猴桃产业化经营

由于猕猴桃属多汁易腐烂果品,需要配套完整的贮藏设施。目前,周至县建有猕猴桃贮藏冷库1 133座,但大部分是简易的家庭式冷库,只有少数是达到贮藏规模和条件的冷库,且贮藏工艺落后,大量使用保鲜剂,虽然延长了猕猴桃的贮藏时间,但同时损害了猕猴桃的口感和品质,严重影响了周至县猕猴桃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消费者的口碑。

为了周至县猕猴桃的长远发展,周至县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培育和建成一批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素质强、形象好、文化优的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他们来拉动产业的发展,对现有猕猴桃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进行整合,立足果品质量,从品牌规划、推广、营销等方面创新发展,树立周至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3]。

参考文献:

[ 1 ] 雷玲,刘冬梅.西安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7(2):7-8.

[ 2 ] 李月.浅谈周至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经贸实践,2017,6(9):130-132.

[ 3 ] 韩养贤,高联党.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思考[J].陕西林业科技,2013(3):90-92.

(收稿日期:2019-09-25)

猜你喜欢

产业猕猴桃问题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