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60科创走廊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10-21钱乐瑶陈昱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钱乐瑶 陈昱

摘 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自身的功能拓展,也是加快我国社会进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对照g60科创走廊建设要求,上海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手段、培养成效、培养生态等方面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推动科创中心建设,高校要树立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健全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g60科创走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创中心

一、g60科创走廊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G60科创走廊将在深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等方面发力,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从更高层面看,G60科创走廊将扮演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引擎”的角色,成为区域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已经在北京、上海、合肥相继展开。以上海为例,国家希望上海发挥排头兵、先行者作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当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已经形成了“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发转化功能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的金字塔结构体系。[1]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航标,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步伐,是夯实科创中心建设金字塔结构体系中创新创业环节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客观要求。

二、g60科创走廊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一)树立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理念

G60沪昆高速穿过上海市松江区全境,绝大多数企业都分布于高速公路两侧。2016年,上海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是为1.0版本。上海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这种城市品格要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一定要凸显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上海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从顶层设计上凸显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着眼于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课程开发与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的文化氛围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上海高校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学校于 2006年就和英国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着力于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研究方面与国际领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持同步,在国内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学校开拓创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平台,2017年推出“以色列海法大学创新创业精英项目”学习实践之旅项目,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了 6名优秀学生参与该项目;学校依托创业学院,联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海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共同举办“博实”国际商业创新创业精英人才特训班,以“一带一路”国际化创业人才培育为主题,吸引了近 80名校内外学生、创业校友、留学生报名参加。[2]目前来看,上海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已初步形成体系、初见成效,但还没有系统梳理成为成熟经验,形成有效辐射效应。高校的类型、特点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有不同要求,上海高校在这方面的理念转变和实践推进还需要加快步伐。

(二)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国外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典型经验。在这一模式中,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为了满足市场和自身利益需要,利用各方优势资源进行科学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运营的系列活动,开展基于创新的协作和交流。[3]产学研用能否形成合理、流畅、高效的机制,是判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是否形成的标志之一,而这也是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创业生态要素的有机构成。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指出,为加快城市产学研用一体化,将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上海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需要从高校、政府、社会三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在创新型科研成果认定、专利申请与认定、专利商业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完整的运作模式和成熟的产业链。2010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转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共建“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盟”,确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从目前的运行来看,上海高校还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拓宽科学研究的学科覆盖面、人员的多元性、技术转移的能见度,激发高校师生投入创新创业的热情。其次,政府要继续发挥“筑巢引凤”的主导作用,结合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要求,通过政策引领,吸引相关领域国际顶尖企业、国际拔尖人才,特别是鼓励来华留学生在上海创业,在上海浦东、松江、杨浦、闵行等的大学园区附近,形成知识密集型创新创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和大学建立围绕相关领域的密切关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产业溢出效应。第三,优化机制,激活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会第三方力量。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成立于 2006年,是国内首家传播创业文化、支持创业实践的公益机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又稱“天使基金”)是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专注于扶持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的公益基金,迄今已建立了 23个分会及专项基金,形成了全方位支持创业实践、培养创业人才、传播创业文化的工作网络。截至 2018年2月,“天使基金”累计受理创业项目申请 6987个,资助项目 2000个。然而,与硅谷、特拉维夫、伦敦等参照城市相比,上海高校开展的第三方扶持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本身的“风险度”还不够,创新创业落地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形成以文化评价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

教育评价体系是指挥棒,能够引领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时调整。从国外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经验来看,创新创业人才并不是按照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精神和文化的濡染更能够成就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关键指标是看高校对城市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建设的贡献率。上海高校要确立与城市共生发展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城市,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优势,形成对城市精神和文化的引领和辐射,进而形成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持续发展动力。

高校与经济社会共生融合的创新创业文化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体现所在国家与城市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第二,高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安排,并形成遵循同一价值内核的不同文化品格;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对社区、城市、国家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依据这三方面内容,建立相应的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内容。就上海高校而言,首先要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对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的理解度和贯彻度,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传统和现当代文化的传承度。其次,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形成有成效的制度安排,除了学习国外高校推崇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精神的制度安排之外,还要结合中国实际,以制度设计为先导,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养成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大气谦和的开放胸怀,以及为全人类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国际视野。第三,要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重点考察高校与社区、企业的互动情况及其成效,高校创新创业校友对社会的反哺作用,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徐飞.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构建“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2]梁枫,郑文栋.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5).

[3]蓝晓霞.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04.

作者简介:

钱乐瑶,女,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陳昱,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讲师,大学生职业教育.

本项目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1163907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