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新教育”同行,静听花开的声音

2019-10-21王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新教育聆听培养

王荣

摘  要:满怀着对教育的激情和梦想,17岁那年我师范毕业就踏上了心爱的三尺讲台。学习,备课,讲课,改作业,我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追寻着自己的“教师梦”。以下是我几年来与“新教育”同行的历程和感悟。

关键词:新教育;培养;聆听

一、营造“书香班级”,争当“读书小能手”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名族的阅读水平。从个体上来说,那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品格和气质。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所以这几年我接手一个新班级后,第一件事就是“营造书香班级”。首先我在教室后面的墙角处装上两个漂亮的书柜,分别呈列上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寓言、作文、少儿版的“四大名著”、《三字经》、《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雷锋日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各种书籍,让学生们课余一有时间就去图书小管家那登记借阅,并且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把看到的经典语句和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知识摘录下来;如果谁家里有好的书籍也可带到学校来登记后与同学们共享。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好的阅读习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也让孩子们没时间追逐狂打,减少了打架斗殴等危险事件的产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师生共写随笔,一同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专注地进行着新教育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生活里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住的故事——与孩子交往中感人的教育故事,构筑理想课堂时,瞬间闪过的教育火花,阅读经典时的读后感等。我们除了要求孩子们写日记、写作文外,我们自己也要陪同孩子一起记下这些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朱教授说过:新教育的共读共写并不是要将我们都打磨成作家和诗人,而是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让每位教育者习惯用笔记录教育生活,习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思考,从而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会思考的教育者。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和孩子真正进行沟通对话,才会尽量少说不着边际的大话,才会懂得欣赏孩子们充满幻想和富有诗意的语言。

三、聆听窗外的声音,改变师生的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补充和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及时听到“窗外的声音”,拓宽视野,挖掘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聆听到”窗外的声音”。我们经常请身边的劳模、警官、医生、厨师等开展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和各种知识讲座;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下农田、进菜园、去军营、访社区等活动,让学生忆苦思甜、知恩图报,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树立了他们的学习紧迫感,增加了忧患意识。

最后,我们还充分运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多媒体等,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事实上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橱窗、黑板报、校园电台以及班上同学们自订的报刊杂志,都是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重要通道。只要我们建章立制,善做管理,设法腾出時间和空间,我们的宝贝们一定能听到丰富多彩的“窗外的声音”。

四、紧扣“新教育”精神,构筑理想课堂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20多年来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但自认为比较理想的课堂却是微乎其微,而这些课又绝大部分是我的比赛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表演秀”。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并不可能天天按这种模式来进行。

那在日常的教学中,什么样的课堂才算得上理想的课堂呢?朱教授在《新教育》里面提出了“六个度”和“三重境界”,我试过我水平有限,很难达到这个高度。我认为理想课堂是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不同的人理想课堂的标准是不同的。结合我们万和镇中心学校提出的“三味一秀”的课堂模式,我摸索起了自己的理想课堂:①课前准备。每节课我至少提前10分钟拿出本节课的“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并查阅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标出不懂的知识以便课堂上讨论解决。②目标呈现,知晓方向。开始上课后,正式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齐读两遍,知晓本节课的学习方向。③小组学习,质疑问难。在本环节中老师必须事先设计好能反映本节课重难点的高水准“问题”,师生围绕着“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导演”角色,决不可占着讲台不放手,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他们。以“小组学习”为主线,小组长为本组的“小老师”,全面负责本组的分工、学习、讨论,最终总结出本组的学习成果。④“秀一秀”把课堂推向高潮。分组讨论好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后,我请各小组推荐1—2名“小老师”,去讲台上汇报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组汇报完毕,允许同学们质疑问难,“小老师”能解答的马上给予解答,解答不了的教师板书在黑板的“疑难园地”。⑤再次讨论“疑难园地”留下的问题。⑥教师点拨、评比。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汇总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用幽默、公平、富有激情的语言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给予适当的分数或物质奖励。⑦反馈练习,查漏补缺。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能反应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练习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查漏补缺。⑧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高度和孩子们的幸福指数。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空间,是拨动孩子心弦,让他们自由畅想、自主展示的舞台。所以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一下整节课的构思、互动、教学效果等,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地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梦,是每个教育人心中的梦。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让自己和学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翠莲. 教师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研究——静听花开的声音[J]. 科技视界,2013(32):294-295.

[2]郑军. 静听花开的声音[J]. 新课程(中),2017(3).

猜你喜欢

新教育聆听培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