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做法思考

2019-10-21王楠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王楠

摘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儿童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数学教育,使儿童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9-0127-0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在新课程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把数学变得生动而具体,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其求异思维,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1.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新知识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情境生活化

所谓情趣,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心情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通过学生的生活情境来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①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②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35)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岁,那师几岁呢?(40)40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③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情境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

3.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4.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我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小燕.小學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62-64.

[2] 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旬刊,2012(36):38-3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