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2018年冬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10-21王强生蔡茶花黄高平
王强生 蔡茶花 黄高平
摘要 基于当地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日照及气温等资料,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池州市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冬季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冬季气候呈“两多一少一低”特征,即降水累积量多、阴雨日数多、光照稀少,同时,气温比常年偏低。此次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不少农田湿渍害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超过1960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关键词池州市;冬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农业灾害
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45-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17
连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域性,它的出现主要受天气系统季节性分布的影响[1],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则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密不可分[2]。目前,气象工作者对连阴雨天气及其危害的研究除了夏季雨季外多关注在春季和秋季,而对冬季连阴雨天气的研究则比较少。特别是在长江流域,这种本应发生在夏季的持续性降水异常,提前到冬季出现,被称为“冬行夏令”,即在冬季出现具有夏季梅雨特征的大气环流和持续性降水,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气象学家研究的南方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气温持续变暖之后[3],冬季连阴雨天气明显减少,研究的样本数减少,其研究的关注度自然降低。然而,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地处长江流域的池州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冬季连阴雨天气,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超过1960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具有典型性特征。因此,研究此次典型冬季连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异常成因,有助于科学应对防范,对该类气象灾害评估工作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用气象资料来源于池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中冬季为气象学定义冬季(本年12月至次年2月),农田湿渍害影响等级参照安徽省湿渍害农业影响评价指标监测评估所得,冬季连阴雨农业气象灾害资料来源于池州市气象局农网中心现场调查。
1.2研究方法
根据2018年冬季池州市出现的连阴雨天气,与历年连阴雨天气进行比较,并结合农业生产受灾情况等对连阴雨灾害进行评估。
连阴雨指5 d及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现象(可有短时的日照),其中前4 d为雨日(日雨量≥0.1 mm) ,第5 d起可以有1 d阴天(全天日照<2 h),第11 d起可以有2 d阴天;连续阴雨≥10 d为长连阴雨;过程平均雨量≥50 mm的连阴雨过程为重型连阴雨[4]。连阴雨分级指标可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表示:△R%≥80%,降水异常偏多;50%≤△R%<80%,降水显著偏多;25%<△R%<50%,降水偏多;-25%≤△R%≤25%,降水正常;-50%<△R%<-25%,降水偏少;-80%<△R%≤-50%,降水显著偏少;△R%≤-80%,降水异常偏少。
22018年池州市冬季连阴雨气候概况
2.1基本气候概况
2.1.1降水量、降水日数异常偏多据统计,池州市2018年冬季降水量为397.2 mm,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多110%,为1960年以来的同期第一(图1)。降水量≥0.1 mm的降水日数为60 d(圖2),分别为12月21 d,1月18 d,2月21 d,为1960年以来同期最多,是常年同期平均的2倍左右。
2018年冬季,12月及2月降水量异常偏多,分别为常年同期平均的2.3倍和1.3倍, 1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值。从逐旬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来看,12月上旬异常偏多6.8倍;12月下旬、2月中旬均异常偏多2倍以上;1月上旬、2月上旬则异常偏多1倍以上;而1月中旬偏少60%,其他各旬较常年同期偏少20%左右(图3)。
2.1.2日照时数显著偏少 2018年冬季,总日照时数仅为131.0 h,平均日照时数1.5 h/d,总日照仅为历年同期日照时数(341.6 h)的38% (图4)。期间日照时数>3 h的天数仅为19 d,2月只有3 d;连续10 d以上无日照过程达到了3次;最长无日照天数达到了17 d。
2.1.3平均气温整体偏018年冬季,平均气温为5.0℃,较历年同期平均气温(5.2℃)偏低0.2℃(图5)。最低日平均气温(-1.7℃) 出现在12月30日;日平均气温<4℃的天数多达37 d。
2018年冬季气温起伏较大,呈持平-升高-下降走势。从图6可以看出,12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1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0.7℃,而2月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平均气温偏低1.4℃。从逐旬平均气温距平来看,1月上旬、2月中旬和2月下旬分别偏低0.9、2.9和1.2℃,而1月中旬和1月下旬分别偏高0.8和2.1℃,其他各旬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2.22018年冬季连阴雨成因分析
其一,入冬以来北方冷空气活跃。东亚冬季风偏强,持续偏强的冷空气不断东扩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导致我国南方气温持续偏低。其二,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为降水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且稳定维持,将暖湿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青藏高原南侧不断生成的南支槽异常活跃,送来了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5]。其三,受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的强力维持及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源源输送的共同影响,冷暖空气频繁在南方地区交汇[6],形成了持续的降水过程(图7),从而导致地处长江流域的池州市降水异常偏多,形成了较长的冬季连阴雨天气过程。
3冬季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从上述基本气候概况中可以看到,2018年冬季池州市连阴雨天气过程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结合农业部门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由于长时间的连续降水,池州市农田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各地普遍出现了轻到中度以上湿渍害,其中局部地势低洼田块达重度湿渍害影响等级(图8),未采取排涝降湿措施情况下气象减产率或达10%以上。
3.1对油菜的影响
冬季油菜主要发育期有五真叶期、现蕾期、抽薹期,由于池州市的主栽油菜品种大多不具有抗油菜菌核病的特性,受冬季连阴雨天气影响,田间长期处于高湿环境,而多数油菜品种又不具有抗裂性,以致油菜发育期内植株“茎裂”现象较重。随着机械化种植油菜籽技术的推广,油菜植株密度增加,影响植物间的透气性。因此,品种类型、栽培方法和当前苗情均易于油菜菌核病发生、传染、暴发。同时,长时间的雨雪寡照天气,光合作用差,苗期长势弱,导致油菜根系发育不良,推迟了油菜越冬期的现蕾和抽薹生长。
3.2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从农业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当阴雨天气发生时,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高,这对设施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尤其是苗期和开花期的蔬菜。2018年冬季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对设施农业的不利影响不断加重。特别是1月份,池州市的雨雪天气较多,且伴随着大风天气,导致一些地区的温室遭到破坏,蔬菜和水果受到损害,影响设施作物正常生长成熟。此外,持续多雨天气使设施棚内湿度过大,导致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甜度降低,草莓落果增加、畸形果增多,草莓成熟期也相应推迟。
3.3对茶叶的影响
池州市大部地处皖南山区和沿江丘陵地区,茶叶是当地的主要农业经济之一,主产的绿茶采摘期通常在清明节前后,持续20 d左右。冬季连续阴雨天气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影响洼地茶叶的产量。当地茶叶大部分种植在山区,部分茶农选择扩大种植面积,将部分田地也改种茶树。冬季连续阴雨天气,降水量偏高,洼地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后期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可能推迟茶叶的采摘期。当地茶园一般开园都在清明节前后,持续1个月左右。由于低温连阴雨天气影响,茶树生长较往年同期偏慢。三是对茶叶品质和产量有一定影响。整个冬季日照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茶叶鲜叶内含物积累少,茶叶品质和产量自然下降。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冬季连阴雨天气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应做好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束后的应急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4.1关注春季连阴雨与湿渍害
冬季连阴雨天气造成农田土壤湿度偏高,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轻到中度湿渍害。因此,各地要密切关注未来的降水过程,适时开展中、短期趋势预报,即是否会出现春季连阴雨天气,现有的湿渍害累积影响程度是否加重或缓解,要重点关注湿地涝渍对油菜籽生长和病虫害盛行的影响。同时,要注意低温低光对农田蔬菜和设施农业的影响,在蔬菜播种育苗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开阴雨天气,耐心等待有利天气,及时清沟理墒,减轻作物湿渍害,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4.2因地制宜,抓好防治
对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应把好施药技术关,同时要注意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及时开展果蔬苗木栽培工作,加强园田管理,采取措施增温和补光。对于低洼茶园应及时清沟排水,减少茶树根系的浸泡时间,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进入春季后,可对春茶进行一次轻修剪,保证枝干通风透光,促进长芽抽枝。在春茶开采前期,合理使用有机肥,更新或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
5结语
通过对2018年池州市冬季连阴雨天气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冬季气候呈“两多一少一低”特征,即降水累积量多、阴雨日数多、光照稀少,同时气温偏低。冬季连阴雨天气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且主要是对油菜、设施农业和茶叶生产有害无利。做好冬季连阴雨天气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防灾技术措施,有利于后期生产应急准备,减轻或减少冬季连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基于目前对冬季连阴雨天气研究的案例不多,因此,对冬季连阴雨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赵强,李林,汪青春,等.青海省连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青海气象,2001(3):7-8.
[2] 陈雪芹,彭玉,芬,王珊珊,等.低温连阴雨天对福建三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4):60-62.
[3] 徐群. 对80年代气候增暖及未来趋势的评述[J].自然杂志,1991(12):908-913.
[4] 李德,景元书,祁宦.安徽省冬小麦灌漿期连阴雨灾害等级指标的确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5(9):56-62.
[5] 寿绍文. 天气学分析[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2.
[6] 刘超,江琪,桂海林. 2018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8(4):590-596.
责任编辑: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