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性诱剂监测与防控谷田玉米螟危害的初步研究

2019-10-21马继芳石爱丽王永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玉米螟应用

马继芳 石爱丽 王永芳

摘要  对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及危害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专用性诱剂诱芯灵敏度高于测报灯,可以较早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对确定防治适期并及时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诱捕器选择上,干式诱捕器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且明显高于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替代传统水盆诱捕器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可行,每667 m2放置6个能达最佳防控效果,防效88.71%。

关键词性诱剂诱芯;谷田;玉米螟;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07-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04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谷田重要的蛀茎类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主要在谷子生育后期钻蛀茎秆、穗轴等造成植株枯死或白穗[1],严重年份蛀茎率可达20%,减产严重[2]。由于玉米螟主要在后期钻蛀危害,部位隐蔽、防控适期难于掌握、防效差,因此多数产区对该虫不进行防控。加之玉米螟寄主范圍广、生存能力强、虫源基数大,导致其在春、夏谷区的危害逐年加重[3-4]。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玉米螟性诱剂在测报及危害防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利用性诱剂进行谷田玉米螟危害监测及长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降低害虫危害的同时为谷子有机生产中的玉米螟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云新橡科技有限公司;水盆诱捕器:自制,制作及架设方法参照文献[5];三角黏胶型诱虫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式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动虫情测报灯: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性诱剂在谷田玉米螟监测与防控中的应用试验在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隆化县中关乡大铺村)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站(石家庄市裕华区郄马镇南郄马村)进行。承德试验点,于田间设置水盆诱捕器1组,2012、2013年均从5月1开始至8月30日结束,每5 d调查1次诱捕器内玉米螟蛾量,计数后清除。对比当地玉米螟实际危害情况,评价性诱剂对谷田玉米螟的监测效果。石家庄试验点:2017年8月1日至9月20日,设置测报灯和水盆诱捕器各一组,间距100 m,每日检查、记录2种诱测器材上诱集到的玉米螟成虫数量。

1.2.2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承德市丰宁县黄旗镇进行。3种诱捕器(水盆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三角形均匀排列,间距3 m,3次重复,重复间设20 m隔离带。5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每10 d调查1次诱捕器内蛾量,计数后清除。对照(CK)未设置诱捕器,其余管理相同。

1.2.3诱捕器的最佳设置密度试验于2015年在承德市丰宁县黄旗镇进行。设置5个处理,每667 m2分别放置3、4、5、6、7个水盆诱捕器,盆间距3 m,3次重复,处理及重复间均设20 m隔离带。5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每10 d调查1次蛾量,计数后清除。对照(CK)未设置诱捕器,其余管理相同。

1.2.4不同诱捕器、诱芯组合的诱蛾量及防控效果试验于2017年在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隆化县中关乡大铺村)进行。设置2种诱捕器(水盆、干式)+2种诱芯(中捷四方、天云新橡)的组合共4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及重复间均设20 m隔离带。每7 d调查1次诱捕器内蛾量,计数后清除。对照(CK)未设置诱捕器,其余管理相同。

1.2.5田间防效调查收获前3点取样,对各处理区的玉米螟蛀茎率进行调查,每点100株,计算防效。

防效(%)=(对照区蛀茎率-防治区蛀茎率)/对照区蛀茎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性诱剂诱芯对谷田玉米螟的诱测效果

2012、2013年连续2年在春谷区承德记录了水盆诱捕器对谷田玉米螟的诱集数量(图1),对其全生育期消长动态进行了持续监测。2017年在夏谷区石家庄对比了水盆诱捕器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诱蛾量(图2),初步了解了性诱剂与测报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与防控上的应用效果。

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承德5月21—25日始见玉米螟成虫活动,6月16—25日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达发生盛期,与文献记载的春谷区1代玉米螟成虫盛发期基本一致[1-2]。2013年田间玉米螟发生时间偏晚,5月26—31日始见少量成虫,6月26日至7月10日开始进入发生盛期,最大蛾峰出现在7月6—10日,较2012年偏晚10 d左右。结合承德2012、2013年气温变化(承德市气象局提供),2013年4月月平均气温8.3℃,较2012年4月的10.7℃及常年4月平均气温11.6℃明显偏低,推测2013年玉米螟发生期延迟与低温关系密切。从诱蛾量上看,2012、2013年的诱蛾总量差异不大,分别为651和622头,与当地玉米螟幼虫危害程度(2012年蛀茎率6.7%,2013年蛀茎率6.9%)基本一致。

2017年夏谷区的诱蛾量对比显示,性诱剂诱芯制作的水盆诱捕器在诱蛾时间上较自动虫情测报灯灵敏度更高,在雄蛾的初次诱集时间上可提前半个月以上,更适用于早期测报。但在盛发期监测上不及测报灯数量大,有条件的地块更适合采用测报灯或杀虫灯进行集中防控。

2.2不同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

2.2.1诱捕器类型与诱蛾量2014年3种诱捕器对谷田玉米螟的诱集效果显示(图3a),干式诱捕器诱蛾量最大,全年单盆平均诱蛾量53头,水盆诱捕器与之相当,平均诱蛾量50头,均与三角形诱捕器的38头存在极显著差异。2015年蛾量较大,干式诱捕器的平均诱蛾数量达201头,同样高于水盆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图3b)。从2年的试验结果看,三角形诱捕器对谷田玉米螟的诱杀效果明显不及干式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干式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差异不显著。

2.2.2诱捕器类型与防效2015年进行的后期防控效果调查显示(表1),水盆诱捕器防效最佳,但与干式诱捕器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7.42%和74.19%,三角誘集器防效最差,为64.52%。未防地块,蛀茎率达6.2%,与防控区存在极显著差异。

2.3诱捕器设置密度与诱蛾效果比较

2.3.1诱捕器密度与诱蛾量2015年采用水盆诱捕器进行的密度筛选试验显示(图4),随着单位面积上诱捕器数量的增加,诱蛾数量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至7个/667 m2时诱蛾量最大,全生育期平均诱蛾量160头,6个/667 m2与之数量相当,诱蛾量151头,均显著高于3、4和5个/667 m2的处理。每667 m2放置数量6盆或7盆均可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2.3.2诱捕器密度与防效表2结果显示,随着单位面积上水盆诱捕器数量的增加,田间防控效果也逐渐提高,5个/667 m2以上的密度可将防效控制在80%以上,其中7个/667 m2和6个/667 m2的防效最高,均为88.71%,显著高于3、4和5个/667 m2诱捕器的防控效果,蛀茎率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6~7个/667 m2的密度可将蛀茎率降至1%以下。从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两方面考虑,以每667 m2放置6个诱捕器最佳。

2.4不同诱芯与诱捕器组合的诱蛾量及防控效果比较

由表3可知,天云新橡诱芯在全生育期总诱蛾量上较中捷四方诱芯有较大优势,尽管其他各项数据统计均无显著差异,但仍能看出性诱剂防控对减少田间蛾量、降低蛀茎率有明显效果,植株被害率较对照降低了1/4~1/2。

3讨论

玉米螟是危害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虫源基数大,对春夏谷生产也构成较大威胁。据调查,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部分干旱地块玉米螟蛀茎率超过50%,剥查单株最高虫量达13头;山西汾阳部分春谷田蛀茎率也超过30%;内蒙喀喇沁旗和河南汝州部分地块的百株虫量也都在5头以上。玉米螟已取代粟灰螟成为春谷区的常发性主要蛀茎螟虫。由于该虫发生世代不整齐,很难抓住最佳用药时间,田间分布不均且钻蛀至茎秆内危害,使得化学喷雾防效差、药剂损耗大。该文通过连续多年在春夏谷区进行相关试验初步明确了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上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测报灯相比可提前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做到在盛发期前提早准备,盛发期及时采取适宜方式高效防治。该技术用于玉米螟预测预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治适期的测报。李立涛等[5-6]也曾报道过性诱剂与杀虫灯在诱蛾量上有先高后低的现象,并利用性诱剂对南疆棉铃虫和河北夏玉米二点委夜蛾等夜蛾科害虫进行动态监测的报道,与该文结果相一致。

据多年调查,承德等春谷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玉米螟发生盛期,但该文连续2年的诱测数据均显示8月6日以后诱蛾量为0,推测可能与前期已将多数雄蛾诱杀,大大压低了2代玉米螟发生数量有关。2016、2018年也由于田间虫量少,未能开展相关试验。田间虫量和蛀茎率的降低除受气候、栽培等因素影响外,也与试验区连续多年的性诱剂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虫源基数有关,进而从侧面证明了性诱剂在谷田玉米螟长效防控上的应用效果。

传统水盆诱捕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需持续补充水量,暴雨、大风等夏季恶劣天气也会影响诱捕器使用,不适合长期、大规模应用。该文筛选出了与传统水盆诱捕器在诱蛾量和防治效果上相当的干式诱捕器,其在春谷区的应用效果优于水盆诱捕器,在夏谷区的防控效果及应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以期使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并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符合国家“十三五”农药减量增效的指导方针,有助于农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效控害,也为谷子生产特别是有机谷子生产的进一步提质增效提供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谷子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40-42.

[2] 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6-47.

[3] 董立,马继芳,郑直,等.我国谷子害虫种类初步调查[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0-53.

[4] 崔艳,乔俊耀,白中科.山西省杂粮生产中害虫防治现状评价[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1):41-44.

[5] 李立涛,马继芳,董立,等.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2(4):18-20.

[6] 盛承发,何艳,宣维健,等. 性诱盆与频振灯在棉铃虫成虫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比较[J]. 昆虫知识,2002,39(5):343-345.

责任编辑:郑丹丹

猜你喜欢

玉米螟应用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