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源薄弱初中学校生物学科学生错别字原因及教学对策

2019-10-21张琪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错别字教学措施初中生物

摘 要:本文就2018年这一年时间在生源薄弱初中学校进行生物学科学生错别字现象和教学对策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谈话等方式,从几方面了解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减少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上作了一系列的尝试,为同类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错别字;原因;教学措施;对策

本人所在学校是一所位于郊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周边的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在作业甚至考试中,都有大部分学生会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关键的考试中,一个错别字的出现,就有可能让这些学生错过理想的学校。

学生错别字的形成绝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原因影响的不只是生物学科,还有其他各个科目,而学生错别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这种习惯将会一直保持下去,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

对此,本人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收集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这个研究持续一年,由于本人执教的是八年级,在研究期间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学生发生了变化。春季学期的研究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秋季学期的研究对象是七年级上册的学生,由于特殊的时间段,学生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有很多不同。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指标说明

为衡量自己的教学对策和措施是否对减少学生生物学科错别字现象有效,本人设计了如下两个指标,以供比较。

1.1.1 班级错别字出现率

此率用于反映全班学生错别字多少的总体情况。

1.1.2 个人错别字失分率

此率用于反映跟踪对象个人错别字多少的情况。

1.2 研究对象

本人的研究对象分别是自己任教的八年级下册学生以及七年级上册学生,由于在两个学期中,研究对象发生了改变,导致有些研究的数据会出现起伏的情况。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两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我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5人作为个体研究对象,每班共15人,作为跟踪对象。

1.3 研究方法

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

1.4 研究步骤

1.4.1 发放前期调查问卷

本研究小组在开始研究前,先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发给各研究对象,进行无记名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说明,务求让学生清楚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无记名调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没有任何顾虑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在问卷中反映出来,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把调查问卷的数据通过“腾讯问卷”系统进行录入并统计整理。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94.1%的学生都曾出现过错别字现象;有89.7%学生普遍出现错别字现象;有80.5%的学生多次出现错别字。

对于能有效减少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现象的措施,学生们认为最有效的是“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做作业或考试时都要细致认真”约占85.9%、认为“自己温故知新,多读多写多抄,多听多默”比较有效的约占76.2%。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非常严峻,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重复犯错,但可以看出八年级的学生能比较自立,能从自身找原因,并且能从自身的原因出发,找寻适合自己的对策及措施,但有部分学生依旧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及督促,还不能独立自觉地进行练习改正。

1.4.2 实施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在2018年春季学期,本人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具体方法为:

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先端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从而使学生产生纠正错别字的意识和信心。

②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利用早读、午读、晚读以及课前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多读生物课本,加强对生物学科中专业术语以及重要核心概念的认识。

③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默写,反复默写生物学科中的重要核心概念,通过默写,让学生清楚一些字应该如何去写,而不是像背书那样,会背但不会写。

④上课过程中,把遇到的所有曾有人写错的错别字以及常容易混淆的错别字罗列出来,进行强调,让学生比较错别字和正确的字形的差别。在课堂中强调默写或考试中同学写错的错别字,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让学生对这些错别字有深刻认识。

⑤加强对学生书写习惯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改正错误的书写习惯。

⑥对于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要求学生把正确的字抄20遍,利用大量机械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深刻的记忆。

1.4.3 发放中期调查问卷和统计数据

1.4.3.1中期调查问卷分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研究,对学生实施了上述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研究小组重新制作了一份中期调查问卷,再次发给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通过“腾讯问卷”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

从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了一个学期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和措施,错别字现象有所改善。

在改正错别字现象的研究中,有65.1%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存在“粗心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有44.2%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存在“自己写字潦草,不够工整”的现象。可以看出经过了一学期的实验和研究,大部分学生依旧认为自己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粗心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

在中期的调查问卷中,本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关于学生认为在本学期教师在针对错别字的教学措施中,哪些措施比较有效,希望能了解到我们所认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学生是否觉得有效。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72.7%的学生认为“上课时经常强调错别字,给学生展示常见错别字,对易出现错别字的生物术语和概念进行举例、提醒”比较有效;有40.1%的學生认为“课堂上听写(默写)生物术语和概念”比较有效。

对于能更好的改正错别字的现象,有70.9%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端正学习态度,重视错别字现象;有65.7%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在做作业或考试时细致认真,尤其有注意检查。由于这批学生在本学期结束时就结束了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的学习,因此这些措施为我在2018年秋季学期对新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提供了一些参考。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针对错别字现象的教学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但基于我校生源较为薄弱的情况,有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的提醒和强调。

1.4.3.2中期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在2018年春季学期,持续了一学期对研究对象实施上述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和措施,为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错别字是否有减少的现象,本人对本学期的研究对象的错别字的出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一学期有针对性的教学下,八年级各班的班级错别字出现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个人错别字失分率的平均值来看,每一层次的数据都有所反复,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分析,我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的复习阶段,由于觉得自己落下的知识点太多了,开始出现消极情绪,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会出现不写或者乱写的现象,甚至连题目都不愿意仔细看,就直接随便乱写,这就导致个人错别字失分率的平均值出现波动的现象。

1.4.4 改进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和措施

经过一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并结合中期问卷调查和数据的统计,本人发现,虽然让学生加深对错别字的重视,普遍减少了出现错别字的情况,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每次统计的考试,往往考试的内容是跟随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上次考试考过的专业术语,下次考试不一定会再考,而考的又是别的专业术语,因此我们所统计的个人错别字失分率,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而且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在生物学科中自己的错别字减少现象、对自己目前改正错别字的效果以及经过训练后,对改正在其他科目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的效果不太明确,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考虑教学措施时多是站在教师的立场来思考,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在2018年秋季学期针对学生错别字的教学,在此基础上,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措施,同时在新的七年级学生身上进行验证。

1.4.5 调整并实施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七年级学生与八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的不同,认为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和认为能有效减少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现象的措施都有所不同,七年级的学生认为考试时间不够,自己心急答题,导致出现错别字的人数较多,认为教师定期开展测试,巩固知识比较有效的人数也比较多。根据这些情况,本人在2018年秋季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教学措施。

利用晚自修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测验,在考试的过程中,把选择题和填空题能利用的时间进行压缩,希望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能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争取能挤出多点时间用于填空题,以及能有时間进行交卷前的检查,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能在学生减少错别字的现象有所帮助。

1.4.6 发放后期调查问卷和统计数据

1.4.6.1后期调查问卷比较分析

经过2018年秋季学期一个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后,本人把后期调查问卷发给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从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采取的措施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能有效减少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现象的措施,学生们认为最有效的是“要求出现错别字的学生多写多抄几遍”。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能意识到在今后如何能更好地改正错别字现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从自身方面应该“做作业或考试时都要自习认真,注意检查,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正视错别字问题,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改正错别字的信心和恒心”以及“主动学习,对生物学科概念或专业术语的易错字多看多写多默”这几个措施,基本上学生能够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进行反思。

由此可见,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能够认识到改正错别字的关键是自身,但由于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在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方面都比较依赖教师,希望进行的措施都与教师有关,从此可以看出,在本学期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需要教师不断的设计对应的教学对策来进行教学。

1.4.6.2后期数据比较和分析

在2018年秋季学期,持续了一学期对研究对象实施上述针对错别字的教学对策和措施,为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错别字是否有减少的现象,本人对本学期的研究对象的错别字的出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由本次统计可以看出,班级错别字出现率在2018年秋季学期的测验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个人错别字失分率的平均值有上下波动的情况出现。

2 思考和讨论

经过2018年一整年,分别对八年级下册及七年级上册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收集和分析,虽然本研究小组在生物学科中错别字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还是从中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①本研究小组在统计错别字的科学方法上,还有待完善。在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小组成员发现个人错别字失分率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的研究中,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变化。例如每次考试,填空题的知识点出现了变化,因此学生作答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错别字的概率也会有所变化。

②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发现有些学生填空题写错,不得分,其实是因为知识点记得不清楚,而不是错别字,这也导致统计时的数据不够准确。

3 研究结论

生源薄弱初中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粗心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己写字潦草,不够工整”。对减少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有效方法是“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做作业或考试时都要细致认真”、“自己温故知新,多读多写多抄,多听多默”。

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出现错别字这个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改正效果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断反复,不断波动的现象。基于这个情况,应该是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才能见效。因此在教师方面,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本质上重视生物学科错别字的问题及危害,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不断的坚持下去,不断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金.不同学段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调查及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1~57

[2]王晓宁.初中生错别字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以烟台市为例[D].烟台:鲁东大学,2014.1~39

[3]郭鹏飞.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常见错别字的纠正方法[J].生物学教学,2017,42(10):75

作者简介:

张琪,(1992-),女,广西梧州,汉,理学学士,二级教师,生物教学,梧州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错别字教学措施初中生物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